季冬之月,招摇指丑,昏娄中,旦氐中,其位北方,其日壬癸,其虫介,其 音羽,律中大吕,其数六,其味碱,其臭腐,其祀井,祭先肾。雁北向,鹊加巢, 雉ず,鸡呼卵。天子衣黑衣,乘铁骊,服玄玉,建玄旗,食麦与彘,服八风水, 爨松燧火。北宫御女黑色,衣黑采,击磬石。其兵钅杀,其畜彘。朝于玄堂右个。 命有司,大傩?9磔,出土牛。命渔师始渔,天子亲往射渔,先荐寝庙。令民出 五种,令农计耦耕事,修耒耜,具田器。命乐师大合吹而罢。乃命四监,收秩薪, 以供寝庙及百祀之薪燎。是月也,日穷于次,月穷于纪,星周天子,岁将更始, 令静农民,无有所使,天子乃与公、卿、大夫饰国典,论时令,以待嗣岁之宜。 乃命太史,次诸侯之列,赋之牺牲,以供皇天上帝社稷之刍享。乃命同姓之国, 供寝庙之刍豢;卿、士、大夫至于庶民,供山林名川之祀。季冬行秋令,则白 露早降,介虫为?13,四鄙入保。行春令,则胎夭伤,国多痼疾,命之曰逆。 行夏令,则水潦败国,时雪不降,冰冻消释。十二月官狱,其树栎。
《淮南子·时则训》原文及译文如下:
孟春之月,招摇指寅,昏参中,旦尾中。其位东方,其日甲乙,盛德在木,其虫鳞,其音角,律中太蔟,其数八,其味酸,其臭羶。其祀户。祭先脾。东风解冻,蛰虫始振苏,鱼上负冰,獭祭鱼,候雁北归。天子衣青衣,乘苍龙,服苍玉,建青旗,食麦与羊,服八风水,爨其燧火。东宫御女青色,衣青采,鼓琴瑟。
这首诗的翻译是:“孟春时节,招摇星指向了寅位,黄昏的时候星光出现在参宿中,清晨时分出现在尾宿里。这个时候位在东方,对应的是春天的气息和木德的旺盛。这时的虫子是鳞虫,发出的声音是角音,音律中的太蔟,数目为八,味道是酸,气味是膻。此时祭祀的是门户。祭拜的是祖先的脾脏。冬去春来,东风解冻,蛰伏的动物开始苏醒,鱼儿背负着冰块,水獭也举行祭祀,大雁向北方飞去。天子穿着青色的衣服,乘坐着苍龙形的车子,佩戴苍色的玉饰,竖立青色的大旗,食用小麦和羊肉,使用八种不同的水进行烹饪,用火焚烧木炭。东宫的侍女穿着青色的衣服,衣服上有青色的图案,弹奏乐器,奏出音乐。”
赏析:
《淮南子·时则训》是中国古代的一部经典著作,其中包含了丰富的天文历法知识、五行思想以及古代的礼仪制度。通过对这部作品的研究,不仅可以了解古代的天文观测技术、季节变换对人体和社会的影响,还可以深入了解中国古代社会的组织结构和政治制度。例如,文中提到的“天子衣青色”和“天子乘苍龙”等细节反映了古代皇帝的权威和尊贵地位。此外,文中还涉及了农业生产和社会秩序的管理问题,如“命有司”,“令农计耦耕事”,这些都是古代国家管理的重要内容。
《淮南子·时则训》不仅是研究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参考文献,也是了解古代社会政治制度和自然哲学的重要资料。通过深入解读这些文献,可以更好地把握中国古代文明的发展脉络和文化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