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度阴阳,大制有六度,天为绳,地为准,春为规,夏为衡,秋为矩,冬为 权。绳者,所以绳万物也;准者,所以准万物也;规者,所以员万物也;衡者, 所以平万物也;矩者,所以方万物也;权者,所以权万物也。绳之为度也,直而 不争,修而不穷,久而不弊,远而不忘,与天合德,与神合明,所欲则得,所恶 则亡,自古及今,不可移匡,厥德孔密,广大以容,是故上帝以为物宗。准之以 为度也,平而不险,均而不阿,广大以容,宽裕以和,柔而不刚,锐而不挫,流 而不滞,易而不秽,发通而有纪,周密而不泄,准平而不失,万物皆平,民无险 谋,怨恶不生,是故上帝以为物平。规之为度也,转而不复,员而不垸,优而不 纵,广大以宽,感动有理,发通有纪,优优简简,百怨不起。规度不失,生气乃 理。衡之为度也,缓而不后,平而不怨,施而不德,吊而不责,当平民禄,以继 不足,勃勃阳阳,唯德是行,养长化育,万物蕃昌,以成五谷,以实封疆,其政 不失,天地乃明。矩之为度也,肃而不悖,刚而不愦,取而无怨,内而无害,威 厉而不慑,令行而不废,杀伐既得,仇敌乃克,矩正不失,百诛乃服。权之为度 也,急而不赢,杀而不割,充满以贯,周密而不泄,败物而弗取,罪杀而不赦, 诚信以必,坚悫以固,粪除苛慝,不可以曲,故冬正将行,必弱以强,必柔以刚, 权正而不失,万物乃藏。明堂之制,静而法准,动而法绳,春治以规,秋治以矩, 冬治以权,夏治以衡,是故燥湿寒暑以节至,甘雨膏露以时降。 ●卷五 时则训

以下是对《淮南子 · 时则训》诗句及译文的逐句解读:

  1. 孟春之月:孟,第一。孟春指的是农历一月,即春天的第一个月。招摇,星名,指寅,即早上3点到5点之间。昏参中,黄昏时分。旦尾中,天亮时。

  2. 其位东方:其,代指“时则训”。位,方位。东方,古代方位之一,代表春天和生机。盛德在木,指这个时节的阳气开始生长,万物复苏。

  3. 其虫鳞:其,指“时则训”中的“其”。虫,指动物。鳞,指鱼类。此句描述了春天里动物活跃的状态。

  4. 其音角:其,代指“时则训”。音,声音。角,乐器名,此处指角声。此句描述春天的声音是温和的,如鸟鸣、水流等。

  5. 律中太蔟:律,音律,此处指音乐节奏。太蔟,一种古代的五声音阶,这里特指春天的音乐。

  6. 其数八:数,数目。八,八卦之一,代表八卦之一的“坎”,与水有关。此句表明春天有八种不同的自然现象或活动。

  7. 其味酸:味,味道。酸,食物的味道。此句指出春天的味道是酸的。

  8. 其臭羶:臭,气味。羶,脂肪的味道。此句描述春天的气味是混合的,既有酸也有脂肪的味道。

  9. 其祀户:祀,祭祀。户,门户。此句指的是春天的祭祀对象是门户,即保护门户不受侵害。

  10. 祭先脾:祭,祭祀。脾,内脏。这是指春天要祭祀的是脾脏,因为脾是储存食物和血液的地方。

  11. 东风解冻:东风,春风。解,融化。冻,结冰。这描述的是春天的暖风使得冰冻的土地开始融化。

  12. 蛰虫始振苏:蛰,冬眠。振苏,苏醒。这是说冬天蛰伏的动物开始苏醒。

《淮南子 · 时则训》通过生动的自然景象和丰富的象征意义,描绘了春季的生机勃勃和自然界的变化。《淮南子 · 时则训》不仅是对自然规律的阐述,也是对人的行为和道德修养的一种指导。通过学习这一篇章,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对自然的敬畏和尊重,以及如何利用这些知识来引导人们的行为和决策。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