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之大,可以矩表识也;星月之行,可以历推得也;雷震之声,可以鼓钟 写也。风雨之变,可以音律知也。是故大可睹者,可得而量也;明可见者,可得 而蔽也;声可闻者,可得而调也;色可察者,可得而别也。夫至大,天地弗能含 也;至微,神明弗能领也。及至建律历,别五色,异清浊,味甘苦,则朴散而为 器矣。立仁义,修礼乐,则德迁而为伪矣。及伪之生也,饰智以惊愚,设诈以巧 上,天下有能持之者,有能治之者也。昔者苍颉作书,而天雨粟,鬼夜哭;伯益 作井,而龙登玄云,神栖昆仑;能愈多而德愈薄矣。故周鼎著亻垂,使衔其指, 以明大巧之不可为也。故至人之治也,心与神处,形与性调,静而体德,动而理 通。随自然之性而缘不得已之化,洞然无为而天下自和,忄詹然无为而民自朴, 无衤几祥而民不夭,不忿争而养足,兼包海内,泽及后世,不知为之谁何。是故 生无号,死无谥,实不聚而名不立,施者不德,受者不让,德交归焉。而莫之充 忍也。故德之所总,道弗能害也;知之所不知,辩弗能解也。不言之辩,不道之 道,若或通焉,谓之天府。取焉而不损,酌焉而不竭,莫知其所由出,是谓瑶光。 瑶光者,资粮万物者也,振困穷,补不足,则名生,兴利除害,伐乱禁暴,则功 成。世无灾害,虽神无所施其德,上下和辑,虽贤无所立其功。昔容成氏之时, 道路雁行列处,托婴儿于巢上,置余粮于每首,虎豹可尾,虺蛇可展,而不 知其所由然。逮至尧之时,十日并出,焦禾稼,杀草木,而民无所食。、凿 齿、九婴、大风、封、修蛇皆为民害。尧乃使羿诛凿齿于畴华之野,杀九婴于 凶水之上,缴大风于青丘之泽,上射十日而下杀,断修蛇于洞庭,禽封于 桑林,万民皆喜,置尧以为天子。于是天下广狭、险易、远近,始有道里。舜之 时,共工振滔洪水,以薄空桑,龙门未开,吕梁未发,江、淮通流,四海溟氵幸, 民皆上丘陵,赴树木。舜乃使禹疏三江五湖,开伊阙,导廛、涧,平通沟陆,流注 东海,鸿水漏,九州干,万民皆宁其性,是以称尧腕以为圣。晚世之时,帝有桀、 纣,为?8室、瑶台、象廊、玉床,纣为肉圃、酒池,燎焚天下之财,疲苦万民之 力,刳谏者,剔孕妇,攘天下,虐百姓,于是汤乃以革车三百乘,伐桀于南巢, 放之夏台,武王四卒三千,破纣牧野,杀之于宣室,天下宁定,百姓和集。是以 称汤、武之贤。由此观之,有贤圣之名者,必遭乱世之患也。今至人生乱世之中, 含德怀道,拘无穷之智,钳口寝说,遂不言而死者,众矣然天下莫知贵其不言也。 故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著于竹帛,镂于金石,可传于人者,其粗 也。五帝三王,殊事而同指,异路而同归。晚世学者,不知道之所一体,德之所 总要,取成之迹,相与危坐而说之,鼓歌而舞之,故博学多闻,而不免于惑。诗 云:“不敢暴虎,不敢冯河。人知其一,不知其他。”此之谓也。

《淮南子·本经训》是汉代文学家刘安所著的一部经典,其中蕴含深厚的道家思想。以下是对原文的逐句翻译及赏析:

  1. 天地之大:天地之大到可以用矩表来识别,星月之行可以通过历法推算,雷震之声可以借钟鼓演奏,风雨之变可以通过音律感知。这说明自然界的现象虽然宏大复杂,但仍有规律可循,人们可以通过科学的方法去认识和掌握它们。
  2. 声色可察:声音与色彩是可以被察觉的,人们能够通过声音辨别出不同的乐器和节奏,通过色彩感知季节变化和自然环境的变迁。
  3. 至大至微:至大之物无法用常规工具测量,至微之物则需借助神明的力量方能发现。这反映了宇宙万物的无限多样性和人类认知能力的局限性。
  4. 建律历,别五色:建立律历制度,区分五彩,辨识清浊,品味甘苦,这些都是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和改造。这些技术的发展标志着人类文明的进步和对自然的深刻理解。
  5. 能愈多而德愈薄:随着技艺的增多,人们对道德的需求却在减少。这反映了人类在追求技术进步的同时,也面临着道德沦丧的问题。
  6. 生无号死无谥:生命的意义不在于名声和封号,而在于其内在的价值和贡献。这种观点强调了个体的内在品质而非外在的荣耀。
  7. 实不聚名不立:真正的智慧是无法用言语表达的,它超越了语言的限制,成为了一种内在的心灵体验。这也提醒人们,真正的知识和智慧是无法简单传授和定义的。
  8. 瑶光者资粮万物者也:瑶光是一种神奇的资源,它滋养万物,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基础。这种资源的神奇之处在于它的普适性和不可替代性。
  9. 尧舜之时:尧和舜时期,社会经历了巨大的变革。他们通过治理洪水、疏浚河流、发展农业生产等措施,使得国家得到了繁荣和发展。这一历史时期被视为中华文明的重要里程碑。
  10. 晚世之时:晚世时期的社会充满了混乱和动乱,国家分裂,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这一时期的社会动荡不仅影响了国家的稳定,也威胁到了人民的生活。

《淮南子·本经训》通过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的描述,展示了古人对世界的认知和对生活的感悟。其中蕴含的哲学思想和人生智慧仍然具有深远的影响力,值得人们在现代社会中不断学习和思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