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者,体太一;王者,法阴阳;霸者,则四时,君者,用六律。秉太一者, 牢笼天地,弹厌山川,含吐阴阳,伸曳四时,纪纲八极,经纬六合,覆露照导, 普汜无私;飞蠕动,莫不仰德而生。阴阳者,承天地之和,形万殊之体,含 气化物,以成埒类,赢缩卷舒,沦于不测,终始虚满,转于无原。四时者,春生 夏长,秋收冬藏,取予有节,出入有时,开阖张歙,不失其叙,喜怒刚柔,不离 其理。六律者,生之与杀也,赏之与罚也,予之与夺也,非此无道也;故谨于权 衡准绳,审乎轻重,足以治其境内矣。是故体太一者,明于天地之情,通于道德 之伦,聪明耀于日月,精神通于万物,动静调于阴阳,喜怒和于四时,德泽施于 方外,名声传于后世。法阴阳者,德与天地参,明与日月并,精与鬼神总,戴圆 履方,抱表怀绳,内能治身,外能得人,发号施令,天下莫不从风。则四时者, 柔而不脆,刚而不贵,宽而不肆,肃而不悖,优柔委从,以养群类,其德含愚 而容不肖,无所私爱。用六律者,伐乱禁暴,进贤而退不肖,扶拨以为正,壤险 以为平,矫枉以为直,明于禁舍开闭之道,乘时因势,以服役人心也。帝者体阴 阳则侵,王者法四时则削,霸者节六律则辱,君者失准绳则废。故小而行大,则 滔窕而不亲;大而行小,则狭隘而不容。贵贱不失其体,则天下治矣。天爱其精, 地爱其平,人爱其情。天之精,日月星辰雷电风雨也;地之平,水火金木土也; 人之情,思虑聪明喜怒也。故闭四关,止五遁,则与道沦。是故神明藏于无形, 精神反于至真,则目明而不以视,耳聪而不以听,必条达而不以思虑,委而弗为, 和而弗矜,冥性命之情,而智故不行衤集焉。精泄于目,则其视明;在于耳,则 其听聪;留于口,则其言当;集于心,则其虑通。故闭四关则身无患,百节莫苑, 莫死莫生,莫虚莫盈,是谓真人。
”`
淮南子·本经训
帝者,体太一;王者,法阴阳;霸者,则四时,君者,用六律。
翻译:帝王治理国家,要像天地一样包容一切,君主统治国家,要遵循阴阳之道,霸主驾驭天下,要顺应四季的变迁,而普通人管理自己,则应该运用六种基本音律。
- 帝者:帝王的统治如同天地包容万象。
- 王者:君主治理国家要遵循自然的阴阳规律。
- 霸者:霸道之人能够根据季节变化调整政策和措施。
- 君者:普通人在家庭、社会中应合理使用六种基本音律。
秉太一者,牢笼天地,弹厌山川,含吐阴阳,伸曳四时,纪纲八极,经纬六合,覆露照导,普汜无私;飞蠕动,莫不仰德而生。
翻译:掌握太一之道的人,能控制天地万物,弹奏音乐以厌除山川,调节阴阳平衡,伸展四季更替,制定纲纪四方,经纬天地,覆盖万物,普照众生,无所不至,无不应接;连飞虫走兽都仰赖这种德行得以生存。
- 太一者:指宇宙的根本法则或最高原则。
- :泛指各类小动物。
- 飞虫走兽:比喻世间万物。
阴阳者,承天地之和,形万殊之体,含气化物,以成埒类,赢缩卷舒,沦于不测,终始虚满,转于无原。
翻译:阴阳之道是天地间和谐共生的基础,它孕育出千差万别的现象和生命,使万物得到滋养并形成多样的类别,有时膨胀有时收缩,最终归于无形无质。阴阳之间不断循环转化,没有固定不变的方向。
- 阴阳者:自然界中的对立统一关系。
- 形万殊之体:指万物形态各异但都遵循相同的自然法则。
四时者,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取予有节,出入有时,开阖张歙,不失其叙,喜怒刚柔,不离其理。
翻译:四季的变化体现了自然界的有序运转。春季生长万物,夏季茂盛发展,秋季收获储存,冬季蛰伏休养,每个阶段都有其特定的节奏和规则。这些自然现象的循环往复与变化,展示了自然界的规律性和生命力。
- 四时:四季更替。
- 取予有节:指农业生产中播种和收获的时节。
- 喜怒刚柔:自然界万物皆有情感,表现出不同的情绪状态。
六律者,生之与杀也,赏之与罚也,予之与夺也,非此无道也;故谨于权衡准绳,审乎轻重,足以治其境内矣。
翻译:六律是用来调节生灭、赏罚和给予与剥夺的工具。掌握了这六律的规律,就可以有效地治理好国家的内政。
- 六律:古代乐律体系中包含的六个基本音符。
- 生之与杀:生死之间的转换。
- 予之与夺:给予和剥夺。
- 无道:这里指无法无天的状态。
是故体太一者,明于天地之情,通于道德之伦,聪明耀于日月,精神通于万物,动静调于阴阳,喜怒和于四时,德泽施于方外,名声传于后世。
翻译:如果君主能够明白天地间的自然之理并运用到治国理政之中,就能够洞察道德伦理的普遍道理,智慧的光芒能够照耀日月星辰,精神能够沟通天地万物,行动与自然的节律相协调,喜怒之情可以与四季变化相融合,德行的恩泽可以传播到遥远的地方,美好的名声可以流传给未来的时代。
- 体太一者:理解并实践太一之道的人。
- 明于天地之情:指明了宇宙的自然规律和运行原理。
- 通于道德之伦:指的是理解了社会伦理道德的基本原则。
- 聪明耀于日月:形容才智出众。
- 精神通于万物:指精神与自然万物相通。
- 德泽施于方外:德行恩泽广泛传播。
- 名声传于后世:良好的声誉能够流传久远。
法阴阳者,德与天地参,明与日月并,精与鬼神总,戴圆履方,抱表怀绳,内能治身,外能得人,发号施令,天下莫不从风。
翻译:遵循阴阳变化的法则的人,他的德行与天地同在,他的智慧与日月齐辉,他的精气与鬼神合一。他能够做到圆中有方、方中有圆,内心有规矩、外在有方圆。他能够修养身心、获得他人的支持,他的命令下达后没有不被听从的。
- 法阴阳者:指遵循阴阳变化的规律来治理国家的人。
- 德与天地参:德行如同天地一般广阔深远。
- 明与日月并:智慧明亮如太阳月亮光辉灿烂。
- 精与鬼神总:精气旺盛如鬼神一般不可捉摸。
- 戴圆履方:形容做事有圆有方,即灵活又坚定。
君者失准绳则废。故小而行大,则滔窕而不亲;大而行小,则狭隘而不容。贵贱不失其法,则天下治矣。
翻译:君主如果失去了治理国家的标准和法则,国家就可能会走向衰败。如果君主行为超出自己的能力范围,就会变得傲慢不逊;如果行为过于谨慎拘泥于小节,就无法容纳各种声音。如果君主能够在保持尊卑贵贱秩序的前提下行事,就能实现国家的稳定和长治久安。
- 君者失准绳则废:君主失去治理国家的准则就会失败。
- 滔窕而不亲:君主过度张扬而疏远民众。
- 狭隘而不容:君主过于保守而排斥新事物。
- 贵贱不失其法:国家中上下尊卑贵贱的关系清晰明确。
《淮南子·本经训》通过对“帝者”、“王者”、“霸者”及“君者”四个不同角色的描述以及他们对国家治理的不同理念和方法的阐述,揭示了治理国家需要综合运用各种手段和原则。其中强调了君主应当具备的道德品质、政治智慧以及对自然规律的理解与应用。同时书中还提出了一系列治国的理念和方法,如顺应自然、调和阴阳、利用音律等,旨在为统治者提供治国理政的智慧和策略。通过这些内容的探讨,不仅反映了古人对国家治理复杂性的深刻理解,也为现代领导者提供了宝贵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