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人之论,心欲小而志欲大,智欲员而行欲方,能欲多而事欲鲜。所以心欲小者,虑患未生,备祸未发,戒过慎微,不敢纵其欲也;志欲大者,兼包万国,一齐殊俗,并覆百姓,若合一族,是非辐凑而为之毂;智欲员者,环复转运,终始无端,旁流四达,渊泉而不竭,万物并兴,莫不响应也;行欲方者,直立而不挠,素白而不污,穷不易操,通不肆志;能欲多者,文武备具,动静中仪,举动废置,曲得其宜,无所击戾,无不毕宜也;事欲鲜者,执柄持术,得要以应众,执约以治广,处静持中,运于璇枢,以一合万,若合符者也。故心小者,禁于微也;志大者,无不怀也;智员者,无不知也;行方者,有不为也;能多者,无不治也;事鲜者,约所持也。
古者天子听朝,公卿正谏,博士诵诗,瞽箴师诵,庶人传语,史书其过,宰彻其膳。犹以为未足也,故尧置敢谏之鼓,舜立诽谤之木,汤有司直之人,武王立戒慎之召。过若豪厘,而既已备之也。夫圣人之于善也,无小而不举;其于过也,无微而不改。尧、舜、禹、汤、文、武,皆坦然天下而南面焉。当此之时,鼓而食,奏《雍》而彻,已饭而祭灶,行不用巫祝,鬼神弗敢祟,山川弗敢祸,可谓至贵矣。然而战战栗栗,日慎一日。由此观之,则圣人之心小矣。《诗》云:惟此文王,小心翼翼,昭事上帝,聿怀多福。”其斯之谓欤!武王伐纣,发钜桥之粟,散鹿台之钱,封比干之墓,表商容之闾,朝成汤之庙,解箕子之囚。使各处其宅,田其田,无故无新,惟贤是亲,用非其有,使非其人,晏然若故有之。由此观之,则圣人之志大也。文王、周公观得失,遍览是非,尧、舜所以昌,桀、纣所以亡者,皆著于明堂,于是略智博问,以应无方。由此观之,则圣人之智员矣。成、康继文、武之业,守明堂之制,观存亡之迹,见成败之变,非道不言,非义不行,言不苟出,行不苟为,择善而后从事焉。由此观之,则圣人之行方矣。孔子之通,智过于苌弘,勇服于孟贲,足蹑效菟,力招城关,能亦多矣。然而勇力不闻,伎巧不知,专行教道,以成素王,事亦鲜矣。《春秋》二百四十二年,亡国五十二,弑君三十六,采善Θ丑,以成王道,论亦博矣。然而围于匡,颜色不变,弦歌不辍,临死亡之地,犯患难之危,据义行理而志不慑,分亦明矣。然为鲁司寇,听狱必为断,作为《春秋》,不道鬼神,不敢专己。夫圣人之智,固已多矣。其所守者约,故举而必荣。愚人之智,固已少矣,其所事者多,故动而必穷矣。吴起、张仪,智不若孔、墨,而争万乘之君,此其所以车裂支解也。夫以正教化者,易而必成;以邪巧世者,难而必败。凡将设行立趣于天下,舍其易成者,而从事难而必败者,愚惑之所致也。凡此六反者,不可不察也。遍知万物而不知人道,不可谓智;遍爱群生而不爱人类,不可谓仁。仁者爱其类也,智者不可惑也。仁者虽在断割之中,其所不忍之色可见也。智者虽烦难之事,其不暗之效可见也。内恕反情,心之所欲,其不加诸人,由近知远,由己知人,此仁智之所合而行也。小有教而大有存也,小有诛而大有宁也,唯恻隐推而行之,此智者之所独断也。故仁智错,有时合,合者为正,错者为权,其义一也。府吏守法,君制义,法而无义,亦府吏也,不足以为政。
以下是对《淮南子 · 主术训》的逐句释义及赏析:
- 心小者
- 释义:指人的心态要谦虚,不自大,有远见而不自满。
- 译文:人若心胸宽广,就能预防祸患,防患于未然,不让人犯错。
- 关键词:谦虚、远见
- 诗句:“心欲小而志欲大,智欲圆而能欲方”
- 志大者
- 释义:指人的志向宏大,能够包容万物。
- 译文:志向越大,就越能包容各种事物,不会因为小事而生气。
- 关键词:志向、包容
- 诗句:“志欲大而无不怀也”
- 赏析:这句话表明了一个人要有宏伟的志向,这样才能包容一切,不被小事所困扰。
- 能多者
- 释义:形容一个人的能力和才华丰富多样。
- 译文:一个人的能力越全面,做事就越顺利,不会遇到困难。
- 关键词:能力、才能
- 诗句:“能多者”
- 赏析:这句话强调了一个人能力的重要性,认为一个人的能力越丰富,做事就越顺畅。
- 事鲜者
- 释义:形容事情简单明了,容易理解和执行。
- 译文:一个人把事情处理得干净利落,不含糊,不拖沓,使人易于接受。
- 关键词:简洁、明了
- 诗句:“事鲜者”
- 赏析:“事鲜者”意味着事情简单明了,易于理解和执行。这反映了一种理想的办事方式,即事情应当清晰明了,以便快速而有效地完成。
- 执柄者
- 释义:指掌握权柄之人,比喻有能力和权力的人。
- 译文:拥有权力的人应该谨慎行事,不能滥用职权,否则会招致灾祸。
- 关键词:权柄、审慎
- 诗句:“执之者无过索”
- 赏析:这句话表达了对于掌权者的警惕,提醒他们必须谨慎使用手中的权力,以防自己遭受损失或招致灾祸。同时,也反映了古代社会对于权力滥用的恐惧和忧虑。
- 法者
- 释义:法律,是治理国家的工具。
- 原文:法者,天下之度量,而人主之准绳。
- 译文:法律是衡量天下的标准,也是人主的准则和标准。
- 关键词:法律、衡量
- 赏析:这句话强调了法律在治理国家中的重要作用,它是衡量天下事物的标准,也是人主决策的依据。通过制定和执行法律,可以规范人们的行为,维护社会秩序,保障国家的稳定和发展。
《淮南子 · 主术训》中包含了丰富的哲理,涵盖了从个人修身到治国理政的多个方面。通过对这些语句的深入分析,不仅能感受到古代先贤的智慧,还能从中汲取到宝贵的生活智慧和人生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