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名遂成,天也;循理受顺,人也。太公望、周公旦,天非为武王造之也; 崇侯、恶来,天非为纣生之也;有其世,有其人也。教本乎君子,小人被其泽; 利本乎小人,君子享其功。昔东户季子之世,道路不拾遗,耒耜余粮宿诸每首, 使君子小人各得其宜也。故一人有庆,兆民赖之。凡高者贵其左,故下之于上曰 左之,臣辞也;下者贵其右,故上之于下曰右之,君让也。故上左迁,则失其所 尊也;臣右还,则失其所贵矣。小快害道,斯须害仪。子产腾辞,狱繁而无邪, 失诸情者,则塞于辞矣。成国之道,工无伪事,农无遗力,士无隐行,官无失法。 譬若设网者,引其纲而万目开矣。舜、禹不再受命,尧、舜传大焉,先形乎小也。 刑于寡妻,至于兄弟,禅于家国,而天下从风。故戎兵以大知小,人以小知大。 君子之道,近而不可以至,卑而不可以登,无载焉而不胜,大而章,远而隆,知 此之道,不可求于人,斯得诸己也。释己而求诸人,去之远矣。
诗句翻译与赏析
诗句 | 译文 | 注释 | 赏析 |
---|---|---|---|
淮南子·缪称训 | 功名遂成,天也;循理受顺,人也。太公望、周公旦,天非为武王造之也;崇侯、恶来,天非为纣生之也;有其世,有其人也。教本乎君子,小人被其泽;利本乎小人,君子享其功。 | 《淮南子·缪称训》是刘安所作的文章,出自《易》。强调了天道和人道的关系,指出功名的成就依赖于天道和人自身的努力。太公望、周公旦的功德不是由天命决定的,而是通过他们的智慧和才能获得的;同样,崇侯、恶来的命运也不是由天帝决定的,而是由他们所处的时代和环境决定的。君子的教化来自于自身修养,而小人的功利则来源于小人自身的贪婪。 | |
昔东户季子之世,道路不拾遗,耒耜余粮宿诸每首,使君子小人各得其宜也。故一人有庆,兆民赖之。 | 这句话描述了一个理想社会的状态,即在东户季子的时代,社会秩序井然,人们互相尊重,没有盗窃行为发生,粮食充足,人人安居乐业。这种状态使得每个人都有机会获得荣誉和成就,从而整个国家都受益。 | ||
凡高者贵其左,故下之于上曰 左之,臣辞也;下者贵其右,故上之于下曰右之,君让也。故上左迁,则失其所 尊也;臣右还,则失其所贵矣。小快害道,斯须害仪。 | 这段描述的是君臣之间的关系以及上下位次的礼仪问题。如果君主的地位尊贵于臣子,那么臣子就应当尊重君主的地位,否则就会失去自己尊贵的依据。反之,如果臣子的职位高于君主,那么君主就应当谦让,否则就会失去自己尊严。这种上下尊卑的关系对于维护社会秩序非常重要。 | ||
舜、禹不再受命,尧、舜传大焉,先形乎小也。刑于寡妻,至于兄弟,禅于家国,而天下从风。故戎兵以大知小,人以小知大。 | 这段话强调了舜和禹的高尚品质。舜和禹没有接受任何天命,而是凭借着自己的德行和才能获得了人们的尊敬。他们的行为和决策不仅影响了他们自己的家庭,还影响了整个国家。通过这种方式,舜和禹将小事情上升到了大道理,证明了道德品质的重要性。 | ||
君子之道,近而不可以至,卑而不可以登,无载焉而不胜,大而章,远而隆,知 此之道,不可求于人,斯得诸己也。释己而求诸人,去之远矣。 | 这是对“君子之道”的一种解释。这里的君子指的是品德高尚的人,他们追求的是内心的修养和提升,而不是外在的名利和地位。他们认为真正的学问和道德是无法通过他人传授的,只有通过自我学习和修炼才能真正领悟到。这种理念强调了个体在道德修养中的主体性。 |
总结
《淮南子·缪称训》是一部探讨自然法则与社会伦理的重要作品。通过对道家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刘安展示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想境界。其中强调天道与人道相结合的理念,以及通过个人修养来实现社会和谐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