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下流而广大,君下臣而聪明。君不与臣争功,而治道通矣。管夷吾、百里 奚经而成之,齐桓、秦穆受而听之。照惑者,以东为西,惑也;见日而寤矣。卫 武侯谓其臣曰:“小子无谓我老而羸我,有过必谒之。”是武侯如弗羸之必得羸。 故老而弗舍,通乎存亡之论者也。人无能作也,有能为也;有能为也,而无能成 也。人之为,天成之。终身为善,非天不行;终身为不善,非天不亡。故善否, 我也;祸福,非我也。故君子顺其在己者而已矣。性者,所受于天也;命者,所 遭于时也。有其材,不遇其世,天也。太公何力,比干何罪,循性而行指,或害 或利。求之有道,得之在命。故君子能为善,而不能必其得福;不忍为非,而未 能必免其祸。君,根本也;臣,枝叶也。根本不美,枝叶茂者,未之闻也。有道 之世,以人与国;无道之世,以国与人。尧王天下而忧不解,授舜而忧释。忧而 守之,而乐与贤终,不私其利矣。

诗句:水下流而广大,君下臣而聪明。

译文:

在淮南子的《缪称训》中,作者刘安通过阐述道的理念来表达自己对政治哲学的见解。他写道:“道至高无上,至深无下,平乎准,直乎绳,圆乎规,方乎矩,包裹宇宙而无表里,洞同覆载而无所碍。”这表达了一个理念,即真正的道是超越一切的,它既是最高也是最深,无所不包却又不显山露水。

赏析:

此句深刻体现了道家思想的核心概念之一——“道”。在这个语境中,“道”被描绘为一个无形的存在,既深邃又广阔,如同自然界中水的流动和流向。它无形无象,但又无所不在,渗透于万事万物之中。这种表述强调了一种自然而原始的状态,其中“君下臣”则暗喻了君臣之间的关系,强调智慧的领导(君)与明智的臣子之间的互动关系,以及在这种互动中所体现出的智慧与明理的重要性。

“水下流而广大”这一形象生动地展示了水流的自然特性,它不受阻碍、自由自在地流向远方。这种比喻不仅描述了水的物理属性,更隐喻了领导者应当像水流一样,能够顺应时势,灵活应对,而非固执己见或抗拒变化。

《淮南子·缪称训》中的这段诗句,通过对“道”和“君下臣”关系的探讨,传达了作者对于治理国家和政治哲学的独到见解,强调了在复杂世界中寻找平衡与和谐的必要性。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