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故不法其已成之法,而法其所以为法。所以为法者,与化推移者也。夫能 与化推移为人者,至贵在焉尔。故狐梁之歌可随也,其所以歌者,不可为也;圣 人之法可观也,其所以作法,不可原也;辩士之言可听也,其所以言,不可形也; 淳均之剑不可爱也,而欧冶之巧可贵也。今夫王乔、赤诵子,吹呕呼吸,吐故内 新,遗形去智,抱素反真,以游玄眇,上通云天。今欲学其道,不得其养气处神, 而放其一吐一吸,时诎时伸,其不能乘云升假,亦明矣。五帝三王,轻天下,细 万物,齐死生,同变化,抱大圣之心,以镜万物之情,上与神明为友,下与造化 为人。今欲学其道,不得其清明玄圣,而守其法籍宪令,不能为治,亦明矣。故 曰:“得十利剑,不若得欧冶之巧;得百走马,不若得伯乐之数。”朴至大者无 形状,道至妙者无度量。故天之圆也不得规,地之方也不得矩,往古来今谓之宙, 四方上下谓之宇,道在其间,而莫知其所。故其见不远者,不可与语大;其智不 闳者,不可与论至。昔者冯夷得道,以潜大川;钳且得道,以处昆仑。扁鹊以治 病,造父以御马;羿以之射,亻垂以之斫。所为者各异,而所道者一也。夫禀道 以通物者,无以相非也。譬若同陂而溉田,其受水均也。今屠牛而烹其肉,或以 为酸,或以为甘,煎熬燎炙,齐味万方,其本一牛之体。伐便冉豫章而剖梨 之,或为棺椁,或为柱梁,披断拨遂,所用万方,然一木之朴也。故百家之言, 指奏相反,其合道一体也。譬若丝、竹、金、石之会乐同也,其曲家异而不失于 体;伯乐、韩风、秦牙、管青,所相各异,其知马一也。故三皇五帝,法籍殊方, 其得民心均也。故汤入夏而用其法,武王入殷而行其礼,桀、纣之所以亡 , 而 汤、武之所以为治。
翻译如下:
《淮南子·齐俗训》是一本道家经典,由淮南王刘安及其宾客共同撰写。全书内容庞杂,将道、阴阳、墨、法和部分儒家思想融合在一起,但主要宗旨倾向于道家。
诗句及译文:
- “夫能与化推移为人者,至贵在焉尔。”(注释)
这句话的意思是,能够随着环境变化而适应并成为其中一部分的人,是最尊贵的。
译文: 这样的人最为珍贵。
赏析: 这句话强调人应该顺应自然和社会的变化,成为其中的一份子。
- “故狐梁之歌可随也,其所以歌者,不可为也;圣 人之法可观也,其所以作法,不可原也;辩士之言可听也,其所以言,不可形也;淳均之剑不可爱也,而欧冶之巧可贵也。”(注释)
这句话描述了三种不同艺术形式的特点。
译文: 狐狸梁的歌可以随心所欲地唱出,但歌声的来源是无法复制的(无法模仿);圣人的法律可以观察,但不能追溯其源头(不可还原);辩论家的话语可以倾听,但其表达方式是不可用文字描述的(不可具象)。即使是普通的剑,也是欧冶这样的巧匠精心打造的,值得珍惜。
赏析: 这句话突出了自然美、艺术性和实用性的差异,同时也赞扬了工匠的精湛技艺。
- “得十利剑,不若得欧冶之巧;得百走马,不若得伯乐之数。”(注释)
这句话表达了对技能重要性的认识。
译文: 得到一把十次使用都锋利的剑不如得到欧冶那种精妙绝伦的手艺;拥有一百匹能日行百里的好马不如有伯乐那样的好眼光。
赏析: 这句话强调了技艺和知识的价值,以及它们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
- “昔者冯夷得道,以潜大川;钳且得道,以处昆仑。”(注释)
这句话提到了两位古代的神仙。
译文: 昔日冯夷获得了大道,能够潜行于大江大河之中;钳且也得到了道,能够在昆仑山居住。
赏析: 此句反映了古人对神秘力量和超自然存在的崇拜。
- “扁鹊以治病,造父以御马;羿以之射,亻垂以之斫。”(注释)
这句话描述了几位古代名人和他们的成就,展示了他们各自在专业领域的卓越表现和技艺。
译文: 扁鹊以医术治疗疾病,造父以驾车技术驾驭良马;羿以箭术射击目标,亻垂以其斧头砍柴削料。
赏析: 此句通过列举具体人物和成就,展示了古代科技和文化的繁荣。
本段翻译不仅保持原文的意思,还尽可能地保留了文化背景和语境,同时对一些可能含糊或需要额外解释的地方进行了补充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