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孟见宋康王,蹀足謦欬,疾言曰:“寡人所说者,勇有功也,不说为仁义者也客将何以教寡人?”惠孟对曰:“臣有道于此,人虽勇,刺之不入。虽巧有力,击之不中。大王独无意邪?”宋王曰:“善。此寡人之所欲闻也。”惠孟曰:“夫刺之而不入,击之而不中,此犹辱也。臣有道于此,使人虽有勇弗敢刺,虽有力不敢击,夫不敢刺不敢击,非无其意也。臣有道于此,使人本无其意也。夫无其意,未有爱利之也。臣有道于此,使天下丈夫、女子,莫不欢然皆欲爱利之心。此其贤于勇有力也,四累之上也。大王独无意邪!”宋王曰:“此寡人所欲得也。”惠孟对曰:“孔、墨是已。孔丘、墨翟,无地而为君,无官而为长。天下丈夫、女子,莫不延颈举踵,而愿安利之者。今大王,万乘之主也。诚有其志,则四境之内皆得其利矣。此贤于孔、墨也远矣。”宋王无以应。惠孟出。宋王谓左右曰:“辩矣!客之以说胜寡人也。”故老子曰:“勇于不敢则活。”由此观之,大勇反为不勇耳。昔尧之佐九人,舜之佐七人,武王之佐五人;尧、舜、武王于九、七、五者,不能一事焉。然而垂拱受成功者,善乘人之资耳。故人与骥逐走,则不胜骥;托于车上,则骥不能胜人。北方有兽,其名曰■,鼠前而兔后,趋则顿,走则颠,常为蛩蛩駏驉取甘草以与之。■有患害,蛩蛩駏驉必负而走。此以其能,托其所不能。故老子曰:“夫代大匠斫者,希不伤其手。”
诗句
淮南子 · 道应训:
惠孟见宋康王,蹀足謦欬,疾言曰:“寡人所说者,勇有功也,不说为仁义者也。”客将何以教寡人?”惠孟对曰:“臣有道于此,人虽勇,刺之不入。虽巧有力,击之不中。大王独无意邪?
译文
惠孟拜见宋康王,踱脚并大声咳嗽。他迅速而严厉地说:“我所讲的,是指勇敢而有功劳。而不是谈论仁义的人。”客人回答说:“我有个道理,即使人们再勇敢,也无法刺入;即使他们再聪明有力,也无法击中目标。大王是否意识到这一点呢?”宋王说:“是的,这正是我想要听到的道理。”
注释
- 惠孟:指《淮南子》的作者之一。
- 宋康王:指战国时期宋国的一位君主。
- 蹀足:形容走路时脚步不稳的样子。
- 謦欬:形容声音高而长。
- 疾言:快速而激烈地说话。
- 寡人:古代君主自称。
- 客:这里指惠孟作为客人的身份。
- 有道:指具有某种道理或技能。
- 刺之不入、击之不中:形容力量达不到目的。
- 无其意:没有达到想要的效果。
- 爱利之心:喜爱和保护他人的心情。
- 孔、墨是已:指孔子和墨子的思想。
- 孔丘、墨翟:孔子和墨子,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
- 四累之上:指超越普通人的层次。
- 万乘之主:拥有万辆兵车的君主。
- 善乘人之资:善于利用他人的条件。
- 善:善于。
- 骥逐走、托于车上:分别比喻有能力的人和普通人在能力上的对比。
- 北方有兽,其名曰■:指一种名叫“■”的动物。
- 蛩蛩駏驉:一种生活在北方的动物。
- 甘草以与之:用甘草来引诱它。
- 代大匠斫者:模仿木匠砍木头的人。
- 希不伤其手:很少不伤害自己的手。
赏析
这段文字通过对话形式,展示了一个智者与君王之间的智慧较量。惠孟通过比喻和寓言,向宋王阐述了真正的勇敢不仅仅是身体上的力量,更是能够正确处理和运用这些力量的智慧。他进一步解释了真正的勇者和善于用兵的人的区别,强调了策略和智慧的重要性,同时也指出了那些只会使用武力却缺乏深思熟虑的领导人的局限性。通过这样的对话,展现了道家思想中的“无为而治”的理念,即通过顺应自然的方式来治理国家和社会,而不是强行推动和干预。这种思想在当时的政治环境中是一种非常超前和深刻的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