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治未固于不乱,而事为治者,必危;行未固于无非,而急求名者,必挫也。 福莫大无祸,利莫美不丧。动之为物,不损则益,不成则毁,不利则病,皆险, 道之者危。故秦胜乎戎,而败乎殽;楚胜乎诸夏,而败乎栢莒。故道不可以劝 而就利者,而可以宁避害者。故常无祸,不常有福;常无罪,不常有功。圣人无 思虑,无设储,来者弗迎,去者弗将。人虽东西南北,独立中央,故处众枉之中, 不失其直,天下皆流,独不离其坛域。故不为善,不避丑,遵天之道;不为始, 不专己,循天之理;不豫谋,不弃时,与天为期;不求得,不辞福,从天之则。 不求所无,不失所得,内无旁祸,外无旁福。祸福不生,安有人贼!
为善则观,为不善则议;观则生贵,议则生患。故道术不可以进而求名,而 可以退而修身;不可以得利,而可以离害。故圣人不以行求名,不以智见誉。法 修自然,己无所与。虑不胜数,行不胜德,事不胜道。为者有不成,求者有不得。 人有穷而道无不通,与道争则凶。故《诗》曰:“弗识弗知,顺帝之则。”有智 而无为,与无智者同道;有能而无事,与无能者同德。其智也,告之者至,然后 觉其动也;使之者至,然后觉其为也。有智若无智,有能若无能,道理为正也。 故功盖天下,不施其美;泽及后世,不有其名。道理通而人伪灭也。
诗句:
故治未固于不乱,而事为治者,必危;
译文:
治理尚未稳固就追求不乱的事务进行管理,这种管理者必定是危险。
注释:
故治未固于不乱,指的是治理尚未稳固就追求不乱的事务进行管理,这种行为本身就是不稳定和危险的。
事为治者,即进行管理的事务本身也是不稳定的,因此管理者本身也会面临危险。
必危:强调了管理者的危险性,说明这种行为本身就具有危险性。
诗句:
行未固于无非,而急求名者,必挫也。
译文:
行事尚未稳固就追求无过错,而急于求得名声的人,必定会受挫。
注释:
行未固于无非,指的是行事尚未稳固就追求无过错的状态。
而急求名者,即急于追求名声的人。
必挫:强调了急于求得名声的人必然会遭遇挫折。
注释:
挫,意为挫败、失败。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比“故治未固于不乱,而事为治者,必危”和“行未固于无非,而急求名者,必挫也”两句话,揭示了两种不同行为模式的后果。一种是在治理或行事尚未稳固时,就追求不乱或无过错的状态,这种行为本身就是不稳定和危险的。另一种是在行事尚未稳固时就急于追求名声,同样会遭遇挫折。这两句诗强调了稳定和踏实的重要性以及避免过度追求名利的必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