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人之性,少则猖狂,壮则暴强,老则好利,一人之身,既数变矣,又况君 数易法,国数易君!人以其位通其好憎,下之径衢,不可胜理,故君失一则乱, 甚于无君之时。故《诗》曰:“不愆不忘,率由旧章。”此之谓也。君好智则倍 时而任己,弃数而用虑,天下之物博而智浅,以浅澹博,未有能者也。独任其智, 失必多矣。故好智,穷术也;好勇,则轻敌而简备,自负而辞助。一人之力以御 强敌,不杖众多而专用身才,必不堪也。故好勇,危术也。好与,则无定分。上 之分不定,则下之望无止。若多赋敛,实府库,则与民为仇。少取多与,数未之 有也。故好与,来怨之道也。仁智勇力,人之美才也,而莫足以治天下。由此观 之,贤能之不足任也,而道术之可修明矣。

诗句释义及译文

  1. 凡人之性,少则猖狂,壮则暴强,老则好利
  • 翻译:人的本性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变化。年轻时放纵不羁,成年后变得强悍和贪婪,老年时追求利益。
  • 注释:猖狂(放纵不羁)、暴强(强悍)与“老则好利”相对应。
  • 赏析:这句话揭示了人在不同生命阶段有不同的性格特征,反映了人生的自然变迁。
  1. 一人之身,既数变矣,又况君 数易法,国数易君!
  • 翻译:一个人的身体都会经历多次变化,何况君王频繁更换法令,国家也会频繁更换君主!
  • 注释:数变(多次变化)、数易法(频繁更改法令)及国数易君(国家也会频繁更换君主)
  • 赏析:强调了政治和社会环境的变化无常,以及这些变化对个人和国家的影响。
  1. 人以其位通其好憎,下之径衢,不可胜理,故君失一则乱,甚于无君之时。
  • 翻译:人们根据自己的地位去追求自己的喜好和厌恶,下层人民的道路千头万绪,无法完全理清,所以君主一旦失去原则就会混乱,甚至超过没有君主的时候。
  • 注释:以(根据)其位(地位)、通(追求)其好憎(喜好和厌恶)、下之径衢(下层人民的)不可胜理(无法完全理清)
  • 赏析:指出社会等级制度导致的利益纷争和道德沦丧,强调了君主道德的缺失会引发社会的混乱。
  1. 故《诗》曰:“不愆不忘,率由旧章。”此之谓也。
  • 翻译:《诗》中说:“不犯错误,不忘恩德,遵循过去的规章制度。”就是说的这个意思。
  • 注释:《诗经》中的引文表明保持道德规范的重要性
  • 赏析:《诗经》中的教诲强调了道德规范的重要性,提醒君主应当遵守传统的治国理念。
  1. 君好智则倍时而任己,弃数而用虑,天下之物博而智浅,以浅澹博,未有能者也。独任其智,失必多矣。故好智,穷术也;好勇,则轻敌而简备,自负而辞助。
  • 翻译:如果君王过分依赖智慧,那么他将会违背常规行事而只依赖自己的意志。由于天下的事物博大而自己的智慧有限,依靠浅薄的知识来处理事情,是没有能力的。过度地依赖智力只会带来失败,这就是所谓的“穷术”;而过于勇猛则会轻视敌人并简化防备措施,还自以为是地寻找帮助。
  • 注释:好智(过分依赖智慧),弃数(违背常规)、任己(依赖自我意志)、以浅澹博(依靠有限的知识)、好勇(过于勇猛),轻敌(轻视敌人)、简备(简化防备)、自负(自以为是)、辞助(寻找帮助)
  • 赏析:这句话批评了过度依赖智慧和勇猛的行为,指出这两种倾向都可能带来不利后果,并强调了合理利用知识和勇气的重要性。
  1. 故好勇,危术也。好与,则无定分。上之分不定,则下之望无止。若多赋敛,实府库,则与民为仇。
  • 翻译:因此,过分勇敢是一种危险的行为。喜欢给予却不考虑分配,上层统治者的决策不稳定,那么下层民众的期望也就没有止境。如果大量征税、充实国库,就会与百姓产生敌意。
  • 注释:好勇(过分勇敢)、好与(喜欢给予)、无定分(不考虑分配)、上之分不定(上层统治者的决策不稳定)、与民为仇(与百姓产生敌意)
  • 赏析:强调了一个政治领导者在治理国家时需要平衡慷慨给予与公正分配之间的关系,否则可能会引起民众的不满和敌对情绪。
  1. 少取多与,数未之有也。故好与,来怨之道也。
  • 翻译:如果很少索取而大量给予,这是从来没有过的事情。因此喜欢给予会带来怨恨。
  • 注释:少取多与(很少索取而大量给予)、来怨之道(引来怨恨的方式)
  • 赏析:这句话提醒君主在施政时要注意适度原则,不能过度给予而忽视民众的需求和感受,以避免引起民众的不满和怨恨。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