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道无亲,唯德是与。有道者,不失时与人;无道者,失于时而取人。直己 而待命,时之至不可迎而反也;要遮而求合,时之去不可追而援也。故不曰我无 以为而天下远,不曰我不欲而天下不至。古之存己者,乐德而忘贱,故名不动志; 乐道而忘贫。故利不动心。名利充天下,不足以概志,故廉而能乐,静而能澹。 故其身治者,可与言道矣。自身以上,至于荒芒尔远矣,自死而天下无穷尔滔矣, 以数杂之寿,忧天下之乱,犹忧河水之少,泣而益之也。龟三千岁,浮游不过三 日,以浮游而为龟忧养生之具,人必笑之矣。故不忧天下之乱,而乐其身之治者, 可与言道矣。君子为善,不能使福必来;不为非,而不能使祸无至。福之至也, 非其所求,故不伐其功;祸之来也,非其所生,故不悔其行。内修极而横祸至者, 皆天也,非人也。故中心常恬漠,累积其德,狗吠而不惊,自信其情。故知道者 不惑,知命者不忧。万乘之主卒,葬其骸于广野之中,祀其鬼神于明堂之上,神 贵于形也。故神制则形从,形胜则神穷。聪明虽用,必反诸神,谓之太冲。

翻译:
淮南子 · 诠言训(节选)

诗句及译文

  1. 无为而治,执后而行。
  • 注释: “无为”是遵循自然之道,“执后”则是在行动上不急于求成。
  • 译文: 顺应自然的法则去治理,不急于行动,而是根据时机来行动。
  1. 道同天地,浑沌为朴。
  • 注释: “浑沌”是指原始的、未分化的状态,“朴”指的是最朴素的形态。
  • 译文: 道与天地一样广大,最初是混沌一团未分之物,称为“太一”。所有事物都是从这同一个根源中分化出来的。
  1. 方以类别,物以群分。
  • 注释: “方”指方法或标准,“类别”表示分类,“物以群分”意味着万物因性质不同而被区分开来。
  • 译文: 按照一定的规范和方法进行划分,不同的事物就会根据其特性被区分开。
  1. 性命不同,皆形于有。
  • 注释: “性命”指生命和本质,“形于有”则意味着这一切都存在于现实中。
  • 译文: 每个人的生命和本质都不同,这些差异都表现在现实世界中。
  1. 治未固于不乱,而事为治者,必危。
  • 注释: “固”是稳定的意思,“乱”指的是混乱。
  • 译文: 如果治理未能稳固,那么事情就可能会陷入混乱,从而带来危险。
  1. 福莫大无祸,利莫美不丧。
  • 注释: “福”指幸福,“祸”指灾祸;“利”指利益,“丧”则代表失去。
  • 译文: 没有比没有灾祸更大的福气,没有比失去利益更好的利益。
  1. 动之为物,不损则益,不成为毁,不利则为病。
  • 注释: “动之为物”指的是物体的运动状态,“益”表示有利,“毁”是破坏,“病”表示不利。
  • 译文: 物体的运动状态不受损则有益,如果变成破坏则有害,如果不利则生病。
  1. 道之者危。
  • 注释: “道之者”指的是遵循或实行之道的人。
  • 译文: 遵循或实行之道的人面临极大的危险。

此诗通过对道家哲学核心概念的探讨,展示了顺应自然法则、遵循道的原则的重要性以及这一原则可能导致的后果。通过这些深刻的论述,《诠言训》强调了在面对各种情况时,保持内心的平静和对自然的顺应是最为重要的。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