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霸王之兵,以论虑之,以策图之,以义扶之,非以亡存也,将以存亡也。 故闻敌国之君,有加虐于民者,则举兵而临其境,责之以不义,刺之以过行。兵 至其郊,乃令军师曰:“毋伐树木,毋抉坟墓,毋烧五谷,毋焚积聚,毋捕民虏, 毋收六畜。”乃发号施令曰:“其国之君,傲天悔鬼,决狱不辜,杀戮无罪,此 天之所以诛也,民之所以仇也。兵之来也,以废不义而复有德也。有逆天之道, 帅民之贼者,身死族灭!以家听者,禄以家;以里听者,赏以里;以乡听者,封 以乡;以县听者,侯以县。”克国不及其民,废其君而易其政。尊其秀士而显其 贤良,振其孤寡,恤其贫穷,出其囹圄,赏其有功,百姓开门而待之,淅米而储 之,唯恐其不来也。此汤、武之所以致王,而齐桓之所以成霸也。故君为无道, 民之思兵也,若旱而望雨,渴而求饮。夫有谁与交兵接刃乎!故义兵之至也,至 于不战而止。

淮南子·兵略训
【译文】故霸王之兵,以论虑之,以策图之,以义扶之,非以亡存也,将以存亡也。 故闻敌国之君,有加虐于民者,则举兵而临其境,责之以不义,刺之以过行。兵 至其郊,乃令军师曰:“毋伐树木,毋抉坟墓,毋烧五谷,毋焚积聚,毋捕民虏, 毋收六畜。”乃发号施令曰:“其国之君,傲天悔鬼,决狱不辜,杀戮无罪,此 天之所以诛也,民之所以仇也。兵之来也,以废不义而复有德也。有逆天之道, 帅民之贼者,身死族灭!以家听者,禄以家;以里听者,赏以里;以乡听者,封 以乡;以县听者,侯以县。”克国不及其民,废其君而易其政。尊其秀士而显其 贤良,振其孤寡,恤其贫穷,出其囹圄,赏其有功,百姓开门而待之,淅米而储 之,唯恐其不来也。此汤、武之所以致王,而齐桓之所以成霸也。故君为无道, 民之思兵也,若旱而望雨,渴而求饮。夫有谁与交兵接刃乎!故义兵之至也,至 于不战而止。
【注释】

  1. 霸王:指英明的君主或霸主。
  2. 论虑:思考和谋划。
  3. 策图:制定策略。
  4. 义:正义。
  5. 亡存:存在与否。
  6. 桀纣:指历史上有名的暴君。
  7. 桀纣之虐:指桀纣对人民的残酷压迫。
  8. 不义:指违背道德和法律的行为。
  9. 咎(jiù):罪。
  10. 戮(lù):杀戮。
  11. 诛:惩罚。
  12. 骄(jiāo)天:傲慢无理地对待上天。
  13. 悔(huǐ)鬼:对鬼神表示后悔。
  14. 决狱不辜:审判中无辜被判刑的人。
  15. 戮无辜:杀无辜的人。
  16. 反天之道:违背天道。
  17. 率(shuài)民之贼:率领民众作恶。
  18. 家:指家庭。
  19. 里:指邻里。
  20. 乡:指乡里。
  21. 县:指县级行政区。
  22. 封邑:古代分赐土地给功臣、贵族的一种形式。
    【赏析】
    《淮南子》是一部古代哲学著作,其中《兵略训》是讨论军事策略的重要篇章。该文主要讲述了战争的本质和目的,强调战争应遵循正义原则,通过和平手段解决争端和冲突。作者认为真正的强者不是通过武力取胜,而是通过维护正义、尊重法律来实现自己的目标。文章还提到了一些历史上著名的战争例子,如商汤和周武王的战争,以及春秋战国时期的争霸战争。这些历史事件都展示了战争对于维护社会秩序和国家发展的重要性。此外,文章还强调了统治者在战争中的责任,要求他们不仅要遵守法律,还要关心民众的生活和福祉。总之,这篇文章为我们提供了对中国古代军事思想和政治理念的深刻理解。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