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夫天下皆知事治其末,而莫知务修其本,释其根而树其枝也。夫兵之所以 佐胜者众,而所以必胜者寡。甲坚兵利,车固马良,畜积给足,士卒殷轸,此军 之大资也,而胜亡焉。明于星辰日月之运,刑德奇该之数,背乡左右之便,此战 之助也,而全亡焉。良将之所以必胜者,恒有不原之智,不道之道,难以众同也。 夫论除谨,动静时,吏卒辨,兵甲治,正行伍,连什伯,明鼓旗,此尉之官也。 前后知险易,见敌知难易,发斥不忘遗,此候之官也。隧路亟,行辎治,赋丈均, 处军辑,井灶通,此司空之官也。收藏于后,迁舍不离,无淫舆,无遗辎,此舆 之官也。凡此五官之于将也,犹身之有股肱手足也。必择其人,技能其才,使官 胜其任,人能其事。告之以政,申之以令,使之若虎豹之有爪牙,飞鸟之有六翮, 莫不为用。然皆佐胜之具也,非所以必胜也。
淮南子 · 兵略训
今夫天下皆知事治其末,而莫知务修其本,释其根而树其枝也。夫兵之所以 佐胜者众,而所以必胜者寡。甲坚兵利,车固马良,畜积给足,士卒殷轸,此军 之大资也,而胜亡焉。明于星辰日月之运,刑德奇该之数,背乡左右之便,此战 之助也,而全亡焉。良将之所以必胜者,恒有不原之智,不道之道,难以众同也。 夫论除谨,动静时,吏卒辨,兵甲治,正行伍,连什伯,明鼓旗,此尉之官也。前后知险易,见敌知难易,发斥不忘遗,此候之官也。隧路亟,行辎治,赋丈均, 处军辑,井灶通,此司空之官也。收藏于后,迁舍不离,无淫舆,无遗辎,此舆 之官也。凡此五官之于将也,犹身之有股肱手足也。必择其人,技能其才,使官 胜其任,人能其事。告之以政,申之以令,使之若虎豹之有爪牙,飞鸟之有六翮, 莫不为用。然皆佐胜之具也,非所以必胜也。
解析:
这首诗出自《淮南子》,是战国时期淮南王刘安及其门客编写的一部哲学著作,其中包含了许多政治、军事、哲学等方面的思想和观点。这是其中的一句话:“今夫天下皆知事治其末,而莫知务修其本,释其根而树其枝也。”这句话的意思是说:现在天下人都只知道治理国家的末节(如刑法、礼制等),却不知道注重修养国家的根本(如政治制度、经济基础等);抛弃了根本而只去培养枝叶(如军队建设、社会风气等)。这里的“末”和“本”、“枝”和“根”分别代表了事物的表面现象和内在本质,强调的是事物的发展需要从根本入手,不能只注重表面的功夫。
译文:
今天下的人都只关心治理国家的末节,却不明白应该注重修养国家的根本;他们忽略了国家的根本,只去培养枝叶。战争的辅助工具有很多,但真正能够取得胜利的方法却很少。坚固的盔甲、锋利的武器、坚固的车马、充足的储备物资、训练有素的士卒,这些都是军队强大的资本,但如果因此而失败,那就无法弥补了。懂得天文历法的规律、道德伦理的原则、各种策略的变化,以及战场上的地理优势等,这些都是战争中的辅助工具,但如果因此而失败,那就无法挽回了。优秀的将领之所以能够取得胜利,是因为他们常常具有一些超越常人的智慧和才能,这使得他们在战斗中能够更好地发挥自己的长处。如果将领们能够根据形势的需要调整自己的行动,那么他们的指挥就会更加得力。同时,他们还应该让士兵了解自己的任务和目标,使他们能够在战斗中更好地发挥自己的能力。这些就是将军的职责所在。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战争和政治的深入思考,揭示了战争和政治的本质。它告诉我们,要想在战争中取得胜利,不仅要有强大的物质条件,更要有正确的战略和战术,还要有优秀的将领和士兵。同时,它还提醒我们,政治上的成功也需要我们不断地完善自己,提高自己的素质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