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故善守者无与御,而善战者无与斗,明于禁舍开塞之道,乘时势,因民欲, 而取天下。故善为政者积其德,善用兵者畜其怒;德积而民可用,怒畜而威可立 也。故文之所以加者浅,则势之所胜者小;德之所施者博,而威之所制者广;威 之所制者广,则我强而敌弱矣。故善用兵者,先弱敌而后战者也,故费不半而功 自倍也。汤之地方七十里而王者,修德也;智伯有千里之地而亡者,穷武也。故 千乘之国,行文德者王;万乘之国,好用兵者亡。故全兵先胜而后战,败兵先战 而后求胜。德均则众者胜寡,力敌则智者胜愚,智侔则有数者禽无数。凡用兵者, 必先自庙战。主孰贤?将孰能?民孰附?国孰治?蓄积孰多?士卒孰精?甲兵孰 利?器备孰便?故运筹于庙堂之上,而决胜乎千里之外矣。
翻译:
是故善于防守的人不会主动去抵御敌人,而善于战斗的人也不会与敌人硬碰硬。他们懂得如何运用禁法,知道何时应该打开城门让百姓出入,何时又应当关闭城门以保卫国家。他们能够利用时机和民心,从而赢得天下。因此,一个善于治理国家的君主,会不断地积累德行;一个善于用兵的人,则会让士兵的情绪高涨,以此来建立强大的军队。
注释:
- 文:指《淮南子》中的“兵略训”。
- 善守者无与御:善于防守的人,不需要别人来抵御他。
- 善战者无与斗:善于战斗的人,不需要别人来挑战他。
- 明于禁舍开塞之道:懂得如何运用禁法,知道何时应该打开城门让百姓出入,何时又应当关闭城门以保卫国家。
- 乘时势:利用当时的政治形势或军事形势。
- 因民欲:顺应百姓的欲望或需求。
- 取天下:赢得天下。
- 故善为政者积其德:因此,一个善于治理国家的君主,会不断地积累德行。
- 畜其怒:让士兵的情绪高涨,以此来建立强大的军队。
- 德积而民可用:德行的积累使得人民可以用命。
- 怒畜而威可立也:情绪的积蓄使得威信可以树立。
赏析:
这段文字强调了在战争中智慧和策略的重要性。它指出,真正善于防守和战斗的人不是靠单纯的武力,而是依靠对时机的把握、对民心的关注以及道德修养的提升。通过这样的方法,一个国家可以在不引发对抗的情况下获得所需的资源和支持。
文中还提到了士气的重要性。将领们需要激发士兵的斗志,让他们明白自己在战斗中的目的和意义。这种情感上的支持和认同,往往是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因素。
这段文字不仅是对古代军事策略的描述,也是对领导者如何通过内在修养和外部条件来管理国家和赢得民心的一种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