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善用兵者,见敌之虚,乘而勿假也,追而勿舍也,迫而勿去也。击其犹犹, 陵其与与,疾雷不及塞耳,疾霆不暇掩目。善用兵,若声之与响,若镗之与鞈, 眯不给抚,呼不给吸。当此之时,仰不见天,俯不见地,手不麾戈,兵不尽拔, 击之若雷,薄之若风,炎之若火,凌之若波。敌之静不知其所守,动不知其所为。 故鼓鸣旗麾,当者莫不废滞崩阤,天下孰敢厉威抗节而当其前者!故凌人者胜, 待人者败,为人杓者死。兵静则固,专一则威,分决则勇,心疑则北,力分则弱。 故能分人之兵,疑人之心,则锱铢有余;不能分人之兵,疑人之心,则数倍不足。 故纣之卒,百万之心;武王之卒,三千人皆专而一。故千人同心,则得千人力; 万人异心,则无一人之用。将卒吏民,动静如身,乃可以应敌合战。故计定而发, 分决而动,将无疑谋,卒无二心,动无堕容,口无虚言,事无尝试,应敌必敏, 发动必亟。
淮南子 · 兵略训
故善用兵者,见敌之虚,乘而勿假也,追而勿舍也,迫而勿去也。击其犹犹, 陵其与与,疾雷不及塞耳,疾霆不暇掩目。
译文:善于使用兵力的人,能发现敌人的弱点,乘机攻击而不犹豫,追逐敌人时不留恋,逼近敌人时不退却。打击敌人时迅猛如迅雷,凌驾敌人时迅捷如疾风骤雨。
注释:1. 见敌之虚:发现敌人的薄弱环节。2. 乘而勿假:趁机出击而不迟疑。3. 追而勿舍:追击敌人不留恋。4. 击其犹犹:打击敌人迅猛如雷霆。5. 陵其与与:凌驾敌人如疾风暴雨。6. 疾雷不及塞耳:迅雷不及掩耳。7. 疾霆不暇掩目:疾风暴雨来不及眨眼。8. 善用兵:擅长用兵之人或战术高超的指挥者。9. 若声之与响,若镗之与鞈:好像声音和回响一样,像镗和槌子一样。10. 眯不给抚:眼睛来不及闭合。11. 呼不给吸:嘴巴来不及吸气。12. 仰不见天,俯不见地:形容极度紧张或恐惧时看不到天空和地面。13. 手不麾戈:不用挥舞武器。14. 击之若雷,薄之若风:攻击敌人如雷霆万钧,进攻如狂风暴雨。15. 炎之若火,凌之若波:攻击敌人如同烈火,进攻如同波浪。16. 动不知其所为:行动时不知道对方会怎么做。17. 故鼓鸣旗麾,当者莫不废滞崩阤:因此战斗开始时士兵们都会因鼓声的震撼而失去战斗力,军队无法集中作战。18. 故凌人者胜,待人者败:主动攻击者必胜,被动等待者必败。19. 故为人杓者死:指那些指挥不当者必死。20. 兵静则固,专一则威,分决则勇,心疑则北,力分则弱:军队保持镇静则坚固,专注于一项任务则威严,分工明确则勇敢,心中疑虑将失败,力量分散则软弱无力。21. 故能分人之兵,疑人之心,则锱铢有余;不能分人之兵,疑人之心,则数倍不足:如果能分散敌人的兵力,使敌人产生怀疑,则即使只有一点点也能发挥巨大作用;如果不能分散敌人的兵力,使敌人产生怀疑,那么即使有十倍的兵力也无济于事。22. 故纣之卒,百万之心;武王之卒,三千人皆专而一:商纣的军队,虽然人数众多却缺乏凝聚力;周武王的军队,虽然人数少却团结一致。23. 故千人同心,则得千人力;万人异心,则无一人之用:如果一千个人心往一处想,就能发挥出一千人的战斗力;如果一万个人心思不一,那么就没有一个人能够发挥作用。24. 将卒吏民,动静如身,乃可以应敌合战:将领、士兵、官吏和百姓都能做到像自身一样灵活应变,才能有效地应对敌情并参与作战。
赏析:这是一篇关于军事战略的著作,通过描述战争场景来说明指挥艺术的重要性。文中通过描绘战场情况和指挥官的行为,强调了领导者在战争中的关键作用以及如何通过策略和心理战术来战胜敌人。文章的语言风格简洁而富有哲理,通过比喻和形象的描述让读者感受到古代军事思想的智慧和深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