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势必形,吏卒专精,选良用才,官得其人,计定谋决,明于死生,举错得 失,莫不振惊,故攻不待冲隆云梯而城拔,战不至交兵接刃而敌破,明于必胜之 攻也。故兵不必胜,不苟接刃;攻不必取,不为苟发。故胜定而后战,铃县而后 动。故众聚而不虚散,兵出而不徒归。唯无一动,动则凌天振地。抗泰山,荡四 海,鬼神移徙,鸟兽惊骇。如此,则野无校兵,国
无守城矣。静以合躁,治以待乱,无形而制有形,无为而应变,虽未能得胜 于敌,敌不可得胜之道也。敌先我动,则是见其形也;彼躁我静,则是疲其力也。 形见则胜可制也,力疲则威可立也。视其所为,因与之化;观其邪正,以制其命。 饵之以所欲,以疲其足。彼若有间,急填其隙,极其变而束之,尽其节而仆之。 敌若反静,为之出奇,彼不吾应,独尽其调。若动而应,有见所为,彼持后节, 与之推移。彼有所积,必有所亏。精若转左,陷其右陂。敌溃而走,后必可移。 敌迫而不动,名之曰奄迟,击之如雷霆,斩之若草木,耀之若火电,欲疾以, 人不及步鋗,车不及转毂,兵如植木,弩如羊角,人虽众多,势莫敢格。
诗句
1 权势必形,吏卒专精,选良用才,官得其人:强调了在战争中权力和形势的把握、官吏的专注和精选人才的重要性。
- 计定谋决,明于死生,举错得得失,莫不振惊:描述了在战争策略和决策上的明确性,以及这种清晰性对于战斗结果的影响。
- 故攻不待冲隆云梯而城拔,战不至交兵接刃而敌破:说明通过精心的准备和策略,可以无需使用重型武器就取得胜利。
- 明于必胜之攻也:表明了解并掌握了如何以优势力量攻击敌人的策略。
- 故兵不必胜,不苟接刃; 攻不必取,不为苟发:说明了在战斗中不应冒进或草率行动,而是需要精心准备。
- 唯无一动,动则凌天振地:描述一旦开始进攻,其威力之大足以震撼天地。
- 抗泰山,荡四海,鬼神移徙,鸟兽惊骇:形容军队的强大攻势,让天地为之震动,连鬼神都感到惊恐。
- 如此,则野无校兵,国无守城矣:如果军队如此强大,则无需常备军队防守城市。
- 静以合躁,治以待乱,无形而制有形:利用平静来应对急躁,用治理来对待混乱,通过无形的力量来控制有形的事物。
- 无为而应变:采取无为的战术,根据情况灵活应对。
- 敌先我动,则是见其形也:敌人率先行动时,就能识别出他们的意图。
- 彼躁我静,则是疲其力也:敌人急躁时,我们保持冷静,以此消耗他们的体力。
- 视其所为,因与之化;观其邪正,以制其命:观察敌人的行为模式,然后顺应变化。
- 饵之以所欲,以疲其足:利用敌人的欲望诱使他们过度自信,从而削弱他们的战斗力。
- 彼若有间,急填其隙,极其变而束之,尽其节而仆之:当敌人出现破绽时,迅速填补这些空缺,并趁势制服他们。
- 敌若反静,为之出奇,彼不吾应,独尽其调:如果敌人突然安静下来并试图用奇招对付我们,我们会利用这种突然的变化进行反击。
- 若动而应,有见所为,彼持后节,与之推移:如果敌人动起来,我们能识别他们的行动意图,然后与他们周旋。
- 彼有所积,必有所亏:敌人积累力量时,必然有弱点可以利用。
- 精若转左,陷其右陂:通过精准的行动,可以在敌人的右翼造成突破。
- 敌溃而走,后必可移:敌人溃败逃跑时,我们可以追击并扩大战果。
- 敌迫而不动,名之曰奄迟:面对紧迫的敌人不采取行动,被称为“奄迟”。
- 击之如雷霆,斩之若草木,耀之若火电:以雷霆之势攻击敌人,如同草木般的快速无情,用火光闪电般的光芒震慑对手。
- 欲疾以,人不及步鋗,车不及转毂,兵如植木,弩如羊角:希望迅速而有效地行动,使敌人来不及反应,就像步兵跟不上战车移动的速度一样。
译文
淮南子·兵略训中的这段话强调了军事策略的重要性。首先,要通过观察和分析来掌握战争的主动权和敌人的状态。接着,通过精心的准备工作和精确的指挥来获得战场的胜利。此外,还提到了通过心理战术和灵活运用各种战略手段来实现对敌人的有效打击。最后,强调了在战斗中要保持警惕和谨慎,避免盲目冲动,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战斗的胜利。
赏析
这段话反映了《淮南子》中关于战争哲学的思想。作者强调了在军事行动中需要具备的战略眼光、战术智慧和心理战技巧。通过对战争规律的深入理解和运用,可以更好地掌握战争的主动权,实现对敌人的有效打击和胜利。同时,这也提醒我们在现实生活中,无论是在处理问题还是制定计划时,都需要具备远见卓识和周密考虑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立于不败之地,实现自己的目标和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