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人之与人,非有水火之胜也,而欲以少耦众,不能成其功,亦明矣。兵家 或言曰:“少可以耦众。”此言所将,非言所战也。或将众而用寡者,势不齐也; 将寡而用众者,用力谐也。若乃人尽其才,悉用其力,以少胜众者,自古及今, 未尝闻也。神莫贵于天,势莫便于地,动莫急于时,用莫利于人。凡此四者,兵 之干植也。然必待道而后行,可一用也。夫地利胜天时,巧举胜地利,势胜人。 故任天者可迷也,任地者可束也,任人者可迫也,任人者可惑也。夫仁勇信廉, 人之美才也,然勇者可诱也,仁者可夺也,信者易欺也,廉者易谋也。将众者有 一见焉,则为人禽矣。由此观之,则兵以道理制胜,而不以人才之贤,亦自明矣。
是故为麋鹿者,则可以罝罘设也;为鱼鳖者,则可以网罟取也;为鸿鹄者, 则可以矰缴加也;唯无形者,无可奈也。是故圣人藏于无原,故其情不可得而观; 运于无形,故其陈不可得而经。无法无仪,来而为之宜;无名无状,变而为之象。 深哉睭々,远哉悠悠,且冬且夏,且春且秋,上穷至高之末,下测至深之底, 变化消息,无所凝滞,建心乎窈冥之野,而藏志乎九旋之渊,虽有明目,孰能窥 其情!兵之所隐议者,天道也;所图画者,地形也;所明言者,人事也;所以决 胜者,钤势也。故上将之用兵也,上得天道,下得地利,中得人心,乃行之以机, 发之以势,是以无破军败兵。及至中将,上不知天道,下不知地利,专用人与势, 虽未必能万全,胜钤必多矣。下将之用兵也,博闻而自乱,多知而自疑,居则恐 惧,发则犹豫,是以动为人禽矣。
《淮南子·兵略训》是西汉时期淮南王刘安的作品,属于《淮南子》系列中的兵书篇章。该文主要论述了古时人用兵的目的并非贪图土地广阔或金玉财宝,而是通过用兵来维护世界和平,消除人间苦难,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下面是对这篇文章的逐句翻译和赏析:
- 原文及译文:
- 今人之与人,非有水火之胜也,而欲以少耦众,不能成其功,亦明矣。兵家 或言曰:“少可以耦众。”此言所将,非言所战也。或将众而用寡者,势不齐也;将寡而用众者,用力谐也。若乃人尽其才,悉用其力,以少胜众者,自古及今,未尝闻也。
- 神莫贵于天,势莫便于地,动莫急于时,用莫利于人。凡此四者,兵之干植也。然必待道而后行,可一用也。
- 夫地利胜天时,巧举胜地利,势胜人。故任天者可迷也,任地者可束也,任人者可迫也,任人者可惑也。
- 仁勇信廉,人之美才也,然勇者可诱也,仁者可夺也,信者易欺也,廉者易谋也。将众者有一见焉,则为人禽矣。
- 逐句释义及译文:
- 今人的用兵,并非为了追求土地的扩张或是金银财宝的积累,而是为了维持世界的和平,解决天下的混乱与人民的疾苦。
- 古代的兵家认为,即使是人数较少的军队也能够对抗数量众多的敌军,关键在于运用策略和智慧,而不是单纯的武力比拼。
- 在战争中,如果能够充分发挥每一个人的优势,合理分配兵力和资源,那么即使是少数的部队也有可能战胜较多的敌人。
- 真正的勇士不会被欺骗,仁义的人不会被别人抢夺,诚实的人容易被欺骗,廉洁的人容易被利用。
- 如果将领能够洞察人心,了解士兵的真实想法和需求,就能够更好地指挥军队,取得战争的胜利。
- 赏析:
- 《淮南子·兵略训》不仅是一部军事理论著作,更是一种深刻的人生哲学。它教导人们要用智慧去理解战争的本质,用道德去指导军事行动,从而达到用最小的力量赢得最大的胜利的目的。
- 文章深刻揭示了战争的本质——不是简单的力量对抗,而是对人心的掌控。真正的将军懂得如何激发士兵的勇气和斗志,如何在混乱中寻找秩序,如何在劣势中创造机遇。
- 对于现代读者而言,《淮南子·兵略训》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视角去看待历史和现实。无论是在军事战略的制定还是个人生活的管理中,都能够借鉴其中的智慧,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