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净恬愉,人之性也;仪表规矩,事之制也。知人之性,其自养不勃,知事之制,其举错不惑。发一端,散无竟,周八极,总一管,谓之心。见本而知末, 观指而睹归,执一而应万,握要而治详,谓之术。居知所为,行智所之,事智所秉,动智所由,谓之道。道者,置之前而不挚,错之后而不轩,内之寻常而 不塞,布之天下而不窕。是故使人高贤称誉己者,心之力也;使人卑下诽谤己者, 心之罪也。夫言出于口者,不可止于人;行发于迩者,不可禁于远。事者,难成而易败也;名者,难立而易废也。千里之堤,以蝼蚁之穴漏;百寻之屋,以突隙之烟焚。《尧戒》曰:“战战栗栗,日慎一日。”人莫蹪于山,而蹪于蛭。” 是故人皆轻小害,易微事,以多悔。患至而多后忧之,是犹病者已惓而索良医也。 虽有扁鹊、俞跗之巧,犹不能生也。
诗句:淮南子·人间训
译文:清净恬愉,人之性也;仪表规矩,事之制也。
注释:淮南子,又称《淮南鸿烈》,是西汉淮南王刘安及其门客集体撰写的一部哲学著作。《淮南子》中的第十八卷,即《淮南子·人间训》,讲述了辨识人生利害祸福轨迹与阐述智者鉴察趋舍理法。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人性的清静恬愉以及处事的原则,强调了认识人性、行事原则的重要性。在理解人性的基础上,人自身的修养就会遵循正确的轨道,行事也会更加明智。同时,诗中也提醒人们,有时候没有功劳却先得到荐举,有时候有功劳却后得到赏赐,说明了世态炎凉的现实。因此,我们应该时刻保持警惕,谨慎行事,以免受到不必要的误解和指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