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虎为乱于鲁,鲁君令人闭城门而捕之,得者有重赏,失者有重罪。圉三匝, 而阳虎将举剑而伯颐,门者止之曰:“天下探之不穷,我将出子。”阳虎因赴围 而逐,扬剑提戈而走。门者出之,顾反取其出之者,以戈推之,攘祛薄腋。出之 者怨之曰:“我非故与子反也,为之蒙死被罪,而乃反伤我,宜矣其有此难也。” 鲁君闻阳虎失,大怒,问所出之门,使有司拘之,以为伤者受大赏,而不伤者被 重罪。此所谓害之而反利者也。何谓欲利之而反害之?楚恭王与晋人战于鄢陵, 恭王伤而未休。司马子反渴而求饮,竖阳谷奉酒而进之。子反之为人也,嗜酒而甘之,不能绝于口,遂醉而卧。恭王欲复战,使人召司马子反。辞以心痛。王驾而往视之,入幄中而闻酒臭。恭王大怒,曰:“今日之战,不谷亲伤。所恃者, 司马也。而司马又若此,是亡楚国之社稷,而不率吾众也。不谷无与复战矣。” 于是罢师而去之,斩司马子反为僇。故竖阳谷之进酒也,非欲祸子反也,诚爱而 欲快之也,而适足以杀之。此所谓欲利之而反害之者也。
以下是对《淮南子 · 人间训》中“阳虎为乱于鲁”的逐句解读:
诗句:“阳虎为乱于鲁,鲁君令人闭城门而捕之,得者有重赏,失者有重罪。”
译文:阳虎在鲁国发动了叛乱,鲁国的国君让人们关闭城门来捉拿他,抓到的人会得到丰厚的奖赏,被抓到的会面临严重的惩罚。注释:
- “阳虎”:《论语》作阳货,是鲁国季氏家臣。
- “为乱”:指发动叛乱。
- “鲁君”:指鲁国的国君。
- “闭城门而捕之”:让守卫城门的人关闭城门来捉人。
- “得者有重赏”:抓捕成功后给予重赏。
- “失者有重罪”:抓捕失败则会受到严厉的惩罚。
- “围三匝”:形容阳虎被包围得非常严密,转了一圈又一圈。
- “伯颐”:接近、逼近的意思,此处指阳虎即将举剑与守卫对峙。
- “门者止之曰”:守卫城门的人制止了他。
- “天下探之不穷”:意思是天底下的坏事做尽也做不完。
- “将出子”:打算把你放出去。
- 赏析:
- 故事背景和主题:这段文字通过描写阳虎在鲁国的叛乱行为,展示了权力斗争中的智勇双全和个人命运的悲剧性。阳虎虽然是一个大奸之人,但他在关键时刻展现出的智勇,使得他的失败更加深刻和戏剧化。
- 象征意义:阳虎的行为可以被看作是权力斗争中的极端表现,反映了权力的诱惑和毁灭性。同时,这个故事也展示了人性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即使是最邪恶的个体也有其闪光点和弱点。
- 历史和文化价值:作为《淮南子》的一部分,这段文字不仅具有文学价值,还承载了丰富的历史和文化信息。通过对这段文字的研究,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古代社会的政治结构和文化特点,以及它们对后世的影响。
《淮南子 · 人间训》的“阳虎为乱于鲁”不仅揭示了政治权力斗争中的复杂性,也展示了人性的多面性。通过对这个经典故事的分析,可以更全面地理解中国古代的政治文化和社会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