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祸富之转而相生,其变难见也。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故亡而入胡。 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人皆贺之。其父曰:“此何遽不能为祸乎?”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一年,胡人大入塞,丁壮者引弦而战, 近塞之人,死者十九,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故福之为祸,祸之为福,化不 可极,深不可测也。或直于辞而不害于事者,或亏于耳以忤于心,而合于实者。 高阳魋将为室,问匠人。匠人对曰:“未可也。木尚生,加涂其上,必将挠。以 生材任重涂,今虽成,后必败。”高阳魋曰:“不然。夫木枯则益劲,涂干则益 轻,以劲材任轻涂,今虽恶,后必善。”匠人穷于辞,无以对。受令而为室。其 始成,竘然善也,而后果败。此所谓直于辞而不可用者也。

淮南子·人间训
祸福之转化,难以捉摸,其变化之难见于外。
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故亡而入胡。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人皆贺之。其父曰:“此何遽不能为祸乎?”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一年,胡人大入塞,丁壮者引弦而战,近塞之人,死者十九,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故福之为祸,祸之为福,化不可极,深不可测也。
译文:
淮南子·人间训
祸福的转化难以把握,其变化之难以察觉。
最近边境上的一个人有高超的法术,他的马无缘无故地进入了胡人居住的地方。人们都为他感到惋惜。他的父亲说:“这难道不是一件好事吗?”过了几个月后,他的马把胡人的骏马带回来了。人们都来祝贺他。他的父亲却说:“这难道不是一件坏事吗?”他家拥有良马,他的儿子喜欢骑马,结果从马上摔下来折断了腿。人们都来慰问他。他的父亲又说:“这难道不是一件好事吗?”过了一年,胡人大规模入侵边境,年轻壮丁们拉弓战斗,边境附近的人们,死了十之八九。唯独因为他的瘸腿,他和他的父亲得以保全。所以福可以转化为祸,祸也可以转化为福。变化是不可穷尽的,深奥的道理是难以理解的。有的直接违背言辞而不对实际造成危害,有的因为耳朵听进的话而冒犯到内心,但最后却符合实际情况。
注释:①《淮南子》:《中国哲学史资料选集》第二册第263页,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年版。②“直于辞”句:直译:正直于言辞(即没有欺骗)。③“夫木”句:直译:木头干枯就更加结实,涂漆在它上面必将被弄皱。④“高阳魋”句:直译:高阳魋想建造房屋,询问工匠,工匠回答说:“不行,树木刚生长出来,在上面加涂料就会使树木被弄弯。用新长出的树来承受重涂的涂料,虽然现在建成了,以后一定会倒塌。”⑤“高阳魋”句:直译:高阳魋说:“不对,木材变干就更加坚硬,涂料变干就更加轻巧。用坚固的木材去承受轻便的涂料,尽管现在看起来不好,但是以后必然会变得很好。”⑥“匠人”句:直译:工人们穷于回答,没有话可说。⑦“受令”句:直译:受命去建房时,房子开始建成时,看上去很美观,但是后来果然倒塌了。⑧“此所谓”句:直译:这就是所说的正直于言辞而不能使用的情况。
赏析:“祸福之转易,未可测也”,这是古代哲人的通论。祸福转化,变幻莫测,是宇宙间的一种规律。这种规律不仅体现在自然界之中,同样也适用于人类社会生活之中。
《淮南子》中的这段文字,就是通过一个故事,阐述了这个道理。故事中的人,是一个有智慧的人。他看到自己的马跑到了别人的土地上,便主动去帮助别人修路,让马顺利地跑回去。然而,他的好心并没有得到别人的感激,反而引来了麻烦。这是因为,他没有考虑到事情的本质和可能的后果。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两个道理。首先,我们不能只看到事物的表面现象,而应该深入地去理解和分析事物的本质和可能的后果。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做出正确的决策和行动。其次,我们应该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言行,不要因为一时的冲动或误解而给自己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这个故事还启示我们,生活中的祸福往往并不是绝对的。有时候,一个小小的举动或者一次无心的失误,可能会变成大祸;而一次巨大的成功或者一次无意的疏忽,也可能会变成福报。因此,我们需要谨慎地对待生活中的每一次机遇和挑战,把握好自己的命运。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