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其事者勿仞也,非其名者勿就也。无故有显名者勿处也,无功而富贵者勿 居也。夫就人之名者废,仞人之事者败,无功而大利者后将为害。譬犹缘高木而 望四方也,虽愉乐哉,然而疾风至,未尝不恐也。患及身,然后忧之,六骥追之, 弗能及也。是故忠臣事君也,计功而受赏,不为苟得;积力而受官,不贪爵禄。 其所能者,受之勿辞也;其所不能者,与之勿喜也。辞所能则匿,欲所不能则惑。 辞所不能而受所能,则得无损堕之势,而无不胜之任矣。昔者智伯骄,伐范、中行而克之,又劫韩、魏之君而割其地,尚以为未足,遂兴兵伐赵。韩、魏反之, 军败晋阳之下,身死高梁之东,头为饮器,国分为三,为天下笑。此不知足之祸 也。老子曰:“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修久。”此之谓也。

淮南子《人间训》原文:
“非其事者勿仞也,非其名者勿就也。无故有显名者勿处也,无功而富贵者勿居也。夫就人之名者废,仞人之事者败,无功而大利者后将为害。譬犹缘高木而望四方也,虽愉乐哉,然而疾风至,未尝不恐也。患及身,然后忧之,六骥追之,弗能及也。是故忠臣事君也,计功而受赏,不为苟得;积力而受官,不贪爵禄。 其所能者,受之勿辞也;其所不能者,与之勿喜也。辞所能则匿,欲所不能则惑。 辞所不能而受所能,则得无损堕之势,而无不胜之任矣。昔者智伯骄,伐范、中行而克之,又劫韩、魏之君而割其地,尚以为未足,遂兴兵伐赵。韩、魏反之,军败晋阳之下,身死高梁之东,头为饮器,国分为三,为天下笑。此不知足之祸 也。老子曰:“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修久。”此之谓也。”

译文:
不应该去做那些不属于自己能力范围的事情,也不该接受那些不属于自己名声的荣誉。无缘无故获得显赫的名声的人不要去追随他,没有功劳却获得富贵地位的人不去居住。那些依靠他人名声去做事的人会遭致失败,那些追求名利但不考虑后果的人将来会成为祸害。就像站在高处远望远方一样,虽然很快乐,但是大风刮来的时候,我们还是会害怕的。一旦自己的灾难来临,才感到忧虑,即使是像六匹骏马追赶也赶不上。因此忠臣侍奉君主时,会计算自己的功绩接受赏赐而不贪图私利;积累力量接受官职而不贪图官爵。如果自己能做的就接受,不要推辞;如果自己不能做的就不羡慕。如果拒绝做自己能够胜任的事就隐蔽起来,如果渴望做到自己做不到的事就会迷惑。拒绝自己能力范围内的事情而接受自己能够胜任的,就能保持不受损害的势态,同时拥有无法战胜的能力。以前智伯骄傲自大,攻打范氏、中行氏而取胜,又劫持了韩国和魏国的君王并夺取他们的土地,还觉得不够,于是举兵进攻赵国。韩国和魏国联合起来反击,军队在晋阳战败,智伯最终死在高梁这个地方,头颅变成了饮酒的器皿,国土被分为三个国家,成为天下人的笑柄。这就是不懂得满足所带来的灾祸。老子说:“知道满足就不会受到侮辱,了解适可而止就不会遇到危险,这样就可以长久。”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关键词注释:

  • 非其事者勿仞也(非其事者): 指不是自己的本分或者能力范围内的事物不做。
  • 无故有显名者勿处也(无咎): 指没有根据却突然成名的人不要去接近。
  • 无功而富贵者勿居也(无功): 指没有实际付出却获得了富贵的人不要居住在那里。
  • 就人之名者废(取名于人): 指依赖他人名气的人最终会被废弃。
  • 仞人之事者败(强加于人): 指强迫别人去做事情的人最终会失败。
  • 无功而大利者后将为害(无福而利): 指没有好处却有大利益的人最后会成为祸害。
  • 喻犹缘高木而望四方也(比喻): 用比喻来形容高高的树木上的人望向远方的情景。
  • 患及身(危害): 指灾祸临到自己身上。
  • 六骥追之(追赶): 形容追赶的速度很快。
  • 弗能及也(不能赶上): 指追赶不上。
  • 是故忠臣事君也(因此): 因此。
  • 计功而受赏(计酬): 指根据功劳接受奖赏。
  • 不为苟得(不求苟且): 指不贪图小利。
  • 积力而受官(积攒力量): 指通过不断积累力量获得更高的职位。
  • 知其所能而受之勿辞(知彼知己): 根据自己能够胜任的任务接受,不要推辞。
  • 其所不能者,与之勿喜(知彼知己): 对于那些自己所不能完成的,给予也不会感到高兴。
  • 辞所能则匿(避让): 指避免与自己有能力完成的事情竞争。
  • 欲所不能则惑(迷惑): 指的是因为欲望得不到满足而产生困惑。
  • 辞所不能而受所能(避让): 指拒绝那些超出自己能力范围的事情。
  • 则得无损堕之势(不失): 这样就能保持不会失去原有的地位或权势。
  • 无不胜之任矣(无不胜): 指没有任何失败的风险。
  • 昔者智伯骄(过去): 指过去的智伯过于骄傲。
  • 伐范、中行而克之(征服): 指智伯攻打范氏、中行氏并将其打败。
  • 劫韩、魏之君而割其地(胁迫): 指智伯挟持韩、魏两国君主并夺取他们的土地。
  • 尚以为未足(认为还不够): 仍然认为做得不够。
  • 遂兴兵伐赵(发动战争): 因为没有得到满足便发起对赵国的战争。
  • 韩、魏反之(反叛): 韩、魏两国起兵反抗智伯。
  • 军败晋阳之下(战败): 在晋阳遭遇惨败。
  • 身死高梁之东(死亡): 智伯在高梁这个地方丧生。
  • 头为饮器(作为酒器): 智伯的头颅被做成了酒杯。
  • 国分为三(分裂成三部分): 晋国被分割成三个国家。
  • 为天下笑(耻笑): 成为天下人的笑柄。
  • 知足不辱(知足): 懂得知足才不会受辱。
  • 知足不殆(知足): 知足之人可以避免危险。
  • 可以修久(可以维持长久): 能够长久保持稳定。
  • 此之谓也(这就是): 这就是所说的情况。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