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人敬小慎微,动不失时。百射重戒,祸乃不滋。计福勿及,虑祸过之。同日被霜,蔽者不伤。愚者有备,与知者同功。夫爝火在缥烟之中也,一指所能息 也;唐漏若鼷穴,一抔之所能塞也。及至火之燔孟诸而炎云台,水决九江而渐荆 州,虽起三军之众,弗能救也。夫积爱成福,积怨成祸。若痈疽之必溃也,所浼 者必多矣。诸御鞅复于简公曰:“陈成常、宰予二子者,甚相憎也。臣恐其构难 而危国也。君不如去一人。”简公不听。居无几何,陈成常果攻宰予于庭中,而 弑简公于朝。此不知敬小之所生也。鲁季氏郈氏斗鸡,郈氏介其鸡,而季氏 为之金距。季氏之鸡不胜。季平子怒,因侵郈氏之宫而筑之。郈昭伯怒,伤之鲁昭公曰:“祷于襄公之庙,舞者二人而已,其余尽舞于季氏。季氏之无道无 上,久矣。弗诛,必危社稷!”公以告子家驹。子家驹曰:“季氏之得众,三家 为一。其德厚,其威强,君胡得之!”昭公弗听,使郈昭伯将卒以攻之。仲孙 氏、叔孙氏相与谋曰:“无季氏,死亡无日矣。”遂兴兵以救之。郈昭伯不胜而死,鲁昭公出奔齐。故祸之所从生者,始于鸡定;及其大也,至于亡社稷。故蔡女荡舟,齐师大侵楚。两人构怨,廷杀宰予,简公遇杀,身死无后,陈氏代之, 齐乃无吕。两家斗鸡,季氏金距,郈公作难,鲁昭公出走。故师之所处,生以 棘楚,祸生而不蚤灭,若火之得燥,水之得湿,浸而益大。痈疽发于指,其痛遍 于体。故蠹啄剖梁柱,蚊虻走牛羊,此之谓也。

翻译:陈成常和宰予两个人,他们之间存在着深深的仇恨。我担心他们可能会一起发动叛乱并威胁到国家的安全,所以建议您除掉一个人。

解析:

  1. 原文解读
  • 原文中描述:“淮南子·人间训”提到:“圣人敬小慎微,动不失时。百射重戒,祸乃不滋。”这句话意味着,对于细小的事物,圣人都会保持谨慎和小心,避免因小事造成大祸。
  1. 核心词汇与译文对照
  • “敬小慎微”在现代汉语中通常表示对微小的事物也保持高度关注和谨慎。
  • “动不失时”中的“失时”指的是错失时机或时机不当。
  • “祸乃不滋”意为避免因疏忽而导致的严重后果。
  1. 逐句释义及赏析
  • 从“百射重戒,祸乃不滋”可以解读为多次警告和防范可以避免大的灾难。
  • “同日被霜,蔽者不伤”表达了即使是轻微的损伤,也有可能因为忽视而加剧。
  • “及至火之燔孟诸而炎云台,水决九江而渐荆州”描绘了火灾和洪水造成的灾害。
  • “积爱成福,积怨成祸”说明了善意和恶意的积累将导致不同的命运。
  • “若痈疽之必溃也,所浼者必多矣”比喻了问题的累积最终会导致严重的结果。
  • “诸御鞅复于简公曰”是古代的一句话表述,反映了一种政治建议或策略。
  • “居无几何,陈成常果攻宰予于庭中,而杀简公于朝”展示了权力斗争的残酷性。
  1. 总结提炼
  • 整段话通过一系列生动的历史故事和哲理来警示人们要重视每一个细节,避免因小失大。
  • “祸之所从生者,始于鸡定;及其大也,至于亡社稷。”指出许多看似微不足道的事件最终可能引发严重的后果,强调了预防的重要性。

这段《淮南子》中的名言不仅提供了丰富的历史知识和深刻的人生智慧,还教导我们在生活中应当如何谨慎行事,以避免潜在的危机和悲剧的发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