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曰:脉,肥人责浮,瘦人责沉。肥人当沉,今反浮;瘦人当浮,今反沉,故责之。
师曰:寸脉下不至关,为阳绝;尺脉上不至关,为阴绝。此皆不治,决死也。若计其余命死生之期,期以月节克之也。
师曰:脉病人不病,名曰行尸,以无王气,卒眩仆不识人者,短命则死。人病脉不病,名曰内虚,以无谷神,虽困无苦。
问曰:翕奄沉,名曰滑,何谓也?沉为纯阴,翕为正阳,阴阳和合,故令脉滑。关尺自平,阳明脉微沉,食饮自可。少阴脉微滑,滑者紧之浮名也,此为阴实,其人必股内汗出,阴下湿也。
问曰:曾为人所难,紧脉从何而来?师曰:假令亡汗、若吐,以肺里寒,故令脉紧也。假令咳者,坐饮冷水,故令脉紧也。假令下利,以胃中虚冷,故令脉紧也。
寸口卫气盛,名曰高;荣气盛,名曰章;高章相搏,名曰纲。卫气弱,名曰惵;荣气弱,名曰卑;惵卑相搏,名曰损。卫气和,名曰缓;荣气和,名曰迟;迟缓相搏,名曰沉。
师曰:脉,肥人责浮,瘦人责沉。
平脉法中,“师曰”是古代医者对病情的直接诊断和解释,“脉,肥人责浮,瘦人责沉”则是根据病人的体型来判定其脉象应偏向于浮或沉。在《伤寒论》中,这种区分是基于人体体质的不同而做出的临床判断。
师曰:寸脉下不至关,为阳绝;尺脉上不至关,为阴绝。此皆不治,决死也。若计其余命死生之期,期以月节克之也。
这段描述进一步解释了脉象与疾病预后的关系。“寸脉下不至关,为阳绝;尺脉上不至关,为阴绝”指的是脉象异常,表明阴阳之气已经衰竭,无法维持生命活动,因此预后不佳。“此皆不治,决死也”强调了这种脉象的严重性,意味着患者的生命可能即将终结。
师曰:寸脉下不至关,为阳绝;尺脉上不至关,为阴绝。此皆不治,决死也。若计其余命死生之期,期以月节克之也。
这段再次强调了脉象的极端情况,即阳气和阴气均极度衰竭,预示着生命的终结。同时,提出了通过计算剩余寿命来预测生死的方法,即利用月节周期来推算。
师曰:脉病人不病,名曰行尸,以无王气,卒眩仆不识人者,短命则死。人病脉不病,名曰内虚,以无谷神,虽困无苦。
这里描述了两种不同的脉象状态及其对应的预后。“脉病人不病,名曰行尸”指的是脉象正常但病人没有生病的状态,这可能是由于缺乏生命力或者生命力微弱导致的。“人病脉不病,名曰内虚”则是指病人虽然有脉象,但脉象本身并没有显示出疾病的迹象,这可能是由于身体虚弱或者正气不足导致的。这两种情况都预示着短命的死亡。
问曰:翕奄沉,名曰滑,何谓也?沉为纯阴,翕为正阳,阴阳和合,故令脉滑。关尺自平,阳明脉微沉,食饮自可。少阴脉微滑,滑者紧之浮名也,此为阴实,其人必股内汗出,阴下湿也。
这段讨论了不同脉象的含义及其与疾病状态的关系。“翕奄沉,名曰滑”中的“翕奄沉”指的是一种沉而滑的脉象,这种脉象通常出现在阴盛阳衰的情况下。“沉为纯阴,翕为正阳,阴阳和合,故令脉滑”解释了这种脉象的形成原因,即阴阳两极的和合导致了脉象的滑润。“关尺自平,阳明脉微沉,食饮自可”描述了另一种脉象状态,即关尺自平且阳明脉微沉,说明病人的饮食状况尚可。“少阴脉微滑,滑者紧之浮名也,此为阴实,其人必股内汗出,阴下湿也”则指出了少阴脉微滑所代表的阴盛状态,以及这种状态可能导致的症状和体征。
问曰:曾为人所难,紧脉从何而来?师曰:假令亡汗、若吐,以肺里寒,故令脉紧也。假令咳者,坐饮冷水,故令脉紧也。假令下利,以胃中虚冷,故令脉紧也。
这段讨论了紧脉的可能来源及其与疾病状态的关系。“曾为人所难,紧脉从何而来?”这个问题探讨了紧脉出现的原因。“师曰:假令亡汗、若吐,以肺里寒,故令脉紧也”解释了因肺里寒而导致的紧脉。“假令咳者,坐饮冷水,故令脉紧也”则指出了因咳嗽而饮用冷水导致的紧脉。“假令下利,以胃中虚冷,故令脉紧也”则解释了因胃中虚冷而导致的紧脉。
寸口卫气盛,名曰高;荣气盛,名曰章;高章相搏,名曰纲。卫气弱,名曰惵;荣气弱,名曰卑;惵卑相搏,名曰损。卫气和,名曰缓;荣气和,名曰迟;迟缓相搏,名曰沉。
这段讨论了脉象与气血关系及其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寸口卫气盛,名曰高;荣气盛,名曰章;高章相搏,名曰纲。”描述了卫气和荣气在脉象中的表现及其相互关系。“卫气弱,名曰惵;荣气弱,名曰卑;惵卑相搏,名曰损。”则指出了卫气和荣气虚弱时可能出现的病理状态及其对身体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