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令下利,寸口、关上、尺中,悉不见脉,然尺中时一小见,脉再举头者,肾气也。若见损脉来至,为难治。
问曰:脉有相乘、有纵、有横、有逆、有顺,何也?师曰:水行乘火,金行乘木,名曰纵;火行乘水,木行乘金,名曰横;水行乘金,火行乘木,名曰逆;金行乘水,木行乘火,名曰顺也。
问曰:脉有残贼,何谓也?师曰:脉有弦、紧、浮、滑、沉、涩,此六者名曰残贼,能为诸脉作病也。
问曰:脉有灾怪,何谓也?师曰:假令人病,脉得太阳,与形证相应,因为作汤。比还送汤如食顷,病人乃大吐,若下利,腹中痛。师曰:我前来不见此证,今乃变异,是名灾怪。又问曰:何缘作此吐利?答曰:或有旧时服药,今乃发作,故名灾怪耳。
问曰:东方肝脉,其形何似?师曰:肝者木也,名厥阴,其脉微弦濡弱而长,是肝脉也。肝病自得濡弱者,愈也。
《伤寒论·平脉法》逐句释义与赏析
原文
问曰:脉何以知气血脏腑之诊也?师曰:脉乃气血先见,荣卫流行,出入升降,水下二刻,一周循环。当复寸口,虚实见焉。变化相乘,阴阳相干。风则浮虚,寒则牢坚;沉潜水畜,支饮急弦;动则为痛,数则热烦。设有不应,知变所缘,三部不同,病各异端。太过可怪,不及亦然,邪不空见,中必有奸,审察表里,三焦别焉,知其所舍,消息诊看,料度府藏,独见若神。为子条记,传与贤人。
译文
问:如何通过脉象来了解气血和脏腑的病变呢?
答:脉象是气血的反映,荣卫之气在体内运行,呼吸出入,上下于中,因息游布,津液流通。
问:脉象的变化如何体现?
答:脉象的变化反映了阴阳的相互影响。风则浮虚,寒则牢坚;沉潜水畜,支饮急弦;动则为痛,数则热烦。
问:如果脉象不符合预期,该如何判断病因?
答:如果脉象不符合预期,需要根据三部的不同来判断疾病的病因。
问:太过或不及的情况如何理解?
答:太过或不及的情况需要理解其背后的原因,不能简单地认为没有原因。
问:如何通过脉象来诊断脏腑的疾病?
答:通过观察脉象的变化,可以了解到脏腑的疾病情况。
注释与赏析
《伤寒论·平脉法》是中医经典之一,主要讲述了脉象与疾病的关系。通过学习这一部分内容,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医的诊断方法。
文章从问到答的形式展开,首先提出了一个问题,然后由老师进行解答。这种问答形式有助于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记忆文章内容。
文章详细解释了脉象与气血、脏腑的关系。通过解释脉象的变化,可以了解到气血和脏腑的病变情况。这对于中医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文章还提到了一些特殊的脉象,如风则浮虚、寒则牢坚等。这些特殊的脉象可以帮助医生更准确地判断病情。
《伤寒论·平脉法》是一本非常有价值的中医经典。通过学习和理解这篇文章,我们可以更好地掌握中医的诊断方法,提高自己的医疗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