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呕多,虽有阳明证不可攻之。
阳明病,心下硬满者,不可攻之。攻之,利遂不止者死,利止者愈。
阳明病,面合赤色,不可攻之,必发热色黄,小便不利也。
阳明病,不吐不下,心烦者,可与调胃承气汤。
阳明病脉迟,虽汗出,不恶寒者,其身必重,短气腹满而喘,有潮热者,此外欲解,可攻里也,手足濈然而汗出者,此大便已硬也,大承气汤主之;若汗多微发热恶寒者,外未解也,其热不潮,未可与承气汤;若腹大满不通者,可与小承气汤,微和胃气,勿令大泄下。
大承气汤方
大黄四两(苦寒,酒洗)厚朴半斤(苦温,炙,去皮)枳实五枚(苦寒,炙)芒硝三合(咸寒)
右四咪,以水一斗,先煮二物,取五升,去滓,内大黄,煮取二升,去滓,内芒硝,更上微火一两沸,分温再服。得下,余勿服。

伤寒论·辨阳明病脉证并治法

解析大承气汤及其临床应用

  1. 原文解读
  • 伤寒呕多不可攻之
  • 阳明病心下硬满者不可攻之
  • 阳明病面合赤色不可攻之
  • 阳明病不吐不下可与调胃承气汤
  1. 方剂组成
  • 大黄、厚朴、枳实、芒硝
  1. 方剂功效
  • 清热泻下,行气消痞
  1. 临床应用
  • 治疗阳明腑实证
  • 热结旁流证
  • 里热实证之热厥、痉病或发狂等
  1. 方剂衍生方
  • 小承气汤
  • 调胃承气汤
  1. 方剂配伍原则
  • 先煎厚朴、枳实后下大黄
  • 芒硝溶服
  1. 注意事项
  • 辨证施治
  • 药物剂量调整
  1. 现代应用
  • 大承气汤在内科疾病中的应用
  1. 学术探讨
  • 大承气汤的临床研究进展
  • 大承气汤与其他方剂比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