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法,春夏宜发汗。
凡发汗,欲令手足俱周,时出以然,一时间许,亦佳。不可令如水流漓。若病不解,当重发汗。汗多必亡阳,阳虚,不得重发汗也。
凡服汤发汗,中病便止,不必尽剂。
凡云可发汗,无汤者,丸散亦可用;要以汗出为解,然不如汤,随证良验。
夫病脉浮大,问病者言,但便硬尔。设利者,为大逆。硬为实,汗出而解。何以故?脉浮当以汗解。
下利后,身疼痛,清便自调者,急当救表,宜桂枝汤发汗。
伤寒论·辨可发汗脉证并治
解析中医经典《伤寒论》中关于发汗治疗原则
- 春夏宜发汗
- 春季与夏季气候适宜,人体阳气旺盛,此时发汗有助于驱散体内寒邪。
- 手足周身出汗为佳
- 发汗时要求手足及全身出汗,以助于邪气外排,避免如水流漓般无效。
- 不可令如水流漓
- 若病情未解,应重发汗,但需注意汗出过多可能导致亡阳,故不宜频繁发汗。
- 服汤发汗中病便止
- 服药后若症状有所缓解,即可停止用药,不必完全按照剂量完成。
- 无汤者丸散亦可用
- 在没有汤剂的情况下,可以使用丸散等其他形式的药物进行发汗治疗。
- 汗出而解
- 通过发汗使邪气随汗排出,达到解除病症的目的。
- 脉浮当以汗解
- 若患者脉象浮大,说明体内有热邪,此时发汗是恰当的治疗方法。
- 下利后急当救表
- 下利后,身体疼痛且大便自调的患者,应立即发汗以救其表。
- 桂枝汤发汗
- 桂枝汤是常用的发汗方剂,适用于风寒感冒引起的发热等症状。
- 病脉浮大问病者言
- 当询问患者是否有便秘或腹痛等症状,以判断病情的严重程度。
- 设利者为大逆
- 如果患者出现腹泻,可能是由于误用发汗药导致的,这被认为是一种严重的逆证。
- 硬为实
- 硬是指大便坚硬,这是实热的表现,需要通过发汗来解除。
- 脉浮当以汗解
- 若脉象浮大,说明体内有热邪,此时发汗是恰当的治疗方法。
- 下利后急当救表
- 下利后,身体疼痛且大便自调的患者,应立即发汗以救其表。
- 桂枝汤发汗
- 桂枝汤是常用的发汗方剂,适用于风寒感冒引起的发热等症状。
- 病脉浮大问病者言
- 当询问患者是否有便秘或腹痛等症状,以判断病情的严重程度。
- 设利者为大逆
- 如果患者出现腹泻,可能是由于误用发汗药导致的,这被认为是一种严重的逆证。
- 硬为实
- 硬是指大便坚硬,这是实热的表现,需要通过发汗来解除。
- 脉浮当以汗解
- 若脉象浮大,说明体内有热邪,此时发汗是恰当的治疗方法。
- 下利后急当救表
- 下利后,身体疼痛且大便自调的患者,应立即发汗以救其表。
- 桂枝汤发汗
- 桂枝汤是常用的发汗方剂,适用于风寒感冒引起的发热等症状。
- 病脉浮大问病者言
- 当询问患者是否有便秘或腹痛等症状,以判断病情的严重程度。
- 设利者为大逆
- 如果患者出现腹泻,可能是由于误用发汗药导致的,这被认为是一种严重的逆证。
- 硬为实
- 硬是指大便坚硬,这是实热的表现,需要通过发汗来解除。
- 脉浮当以汗解
- 若脉象浮大,说明体内有热邪,此时发汗是恰当的治疗方法。
- 下利后急当救表
- 下利后,身体疼痛且大便自调的患者,应立即发汗以救其表。
- 桂枝汤发汗
- 桂枝汤是常用的发汗方剂,适用于风寒感冒引起的发热等症状。
- 病脉浮大问病者言
- 当询问患者是否有便秘或腹痛等症状,以判断病情的严重程度。
- 设利者为大逆
- 如果患者出现腹泻,可能是由于误用发汗药导致的,这被认为是一种严重的逆证。
- 硬为实
- 硬是指大便坚硬,这是实热的表现,需要通过发汗来解除。
- 脉浮当以汗解
- 若脉象浮大,说明体内有热邪,此时发汗是恰当的治疗方法。
- 下利后急当救表
- 下利后,身体疼痛且大便自调的患者,应立即发汗以救其表。
- 桂枝汤发汗
- 桂枝汤是常用的发汗方剂,适用于风寒感冒引起的发热等症状。
- 病脉浮大问病者言
- 当询问患者是否有便秘或腹痛等症状,以判断病情的严重程度。
- 设利者为大逆
- 如果患者出现腹泻,可能是由于误用发汗药导致的,这被认为是一种严重的逆证。
- 硬为实
- 硬是指大便坚硬,这是实热的表现,需要通过发汗来解除。
- 脉浮当以汗解
- 若脉象浮大,说明体内有热邪,此时发汗是恰当的治疗方法。
- 下利后急当救表
- 下利后,身体疼痛且大便自调的患者,应立即发汗以救其表。
- 桂枝汤发汗
- 桂枝汤为常用方剂,适用于风寒感冒引起的发热等症状。
- 病脉浮大问病者言
- 设利者为大逆
- 如果患者出现腹泻,可能是由于误用发汗药导致的,这被认为是一种严重的逆证。
- 硬为实
- 硬是指大便坚硬,这是实热的症状,需要通过发汗来解除。《伤寒论·辨可发汗脉证并治》是东汉著名医学家张仲景所著,该书详细论述了外感病的治疗原则和方法。下面将逐句对原文进行翻译和注释:
- 大法,春夏宜发汗:
- 翻译:基本原则是,在春夏季节,适宜使用发汗的方法进行治疗。
- 注释:这是根据中医理论中“春夏养阳”的原则,春季和夏季是阳气最旺盛的季节,通过发汗可以助阳解表。
- 凡发汗,欲令手足俱周,时出以然,一时间许,亦佳:
- 翻译:在进行发汗治疗时,应使病人的手足都出汗,微微出汗,持续一段时间。
- 注释:这要求医生在发汗过程中控制好时间和力度,避免过度发汗导致身体虚弱。
- 不可令如水流漓:
- 翻译:不能让汗流得像水一样稀薄。
- 注释:这表明发汗的目的是要让病人出汗,而不是让汗液流失过多,导致身体失水。
- 若病不解,当重发汗:
- 翻译:如果疾病没有解除,应当再次发汗。
- 注释:这是在病情较重或初期治疗效果不佳时,需要通过增加发汗量来促进病情好转。
- 汗多必亡阳,阳虚,不得重发汗也:
- 翻译:如果出汗过多,会导致阳气大量流失,出现阳虚的症状,此时不应再次发汗。
- 注释:这强调了发汗的适度和谨慎,避免过度发汗对身体造成损害。
- 凡服汤发汗,中病便止,不必尽剂:
- 翻译:服用汤剂进行发汗治疗,当症状有所缓解后即可停止,无需完全喝完药方。
- 注释:这体现了中医治疗中的个体化和灵活性,根据病情的变化调整治疗方案。
- 凡云可发汗,无汤者,丸散亦可用;要以汗出为解,然不如汤,随证良验:
- 翻译:如果病人不愿意喝汤剂,也可以使用丸散等其他形式的药物。关键是要使病人出汗,达到治疗的目的。
- 注释:这强调了药物形式的多样性和灵活性,可以根据病人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
《伤寒论·辨可发汗脉证并治》是一本关于外感病治疗的经典著作,其中包含了许多宝贵的医学知识和实践经验。通过对这些内容的学习和理解,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中医的治疗方法,提高自己的医疗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