厥阴之表,名曰少阳。少阳根起于窍阴,名曰阴中之少阳。
是故三阳之离合也:太阳为开,阳明为阖,少阳为枢。三经者,不得相失也,搏而勿浮,命曰一阳。
帝曰:愿闻三阴?
岐伯曰:外者为阳,内者为阴。然则中为阴,其冲在下,名曰太阴,太阴根起于隐白,名曰阴中之阴。
太阴之后,名曰少阴,少阴根起于涌泉,名曰阴中之少阴。
少阴之前,名曰厥阴,厥阴根起于大敦,阴之绝阳,名曰阴之绝阴。
是故三阴之离合也,太阴为开,厥阴为阖,少阴为枢。三经者不得相失也,搏而勿沉,名曰一阴。
阴阳(雩重)(雩重),积传为一周,气里形表,而为相成也。
以下是对《黄帝内经·素问·阴阳离合论》的逐句释义及其翻译:
- 原文:厥阴之表,名曰少阳。少阳根起于窍阴,名曰阴中之少阳。
- 译文:厥阴的外围,叫做少阳。少阳的根本起始于窍阴,被称为阴中的少阳。
- 原文:是故三阳之离合也:太阳为开,阳明为阖,少阳为枢。三经者,不得相失也,搏而勿浮,命曰一阳。
- 译文:因此,三阳的交接是这样的:太阳是开的状态,阳明是闭的状态,少阳是枢纽的状态。三经不能互相分离,要相互搏击而不沉浮,这就叫“一阳”。
- 原文:帝曰:愿闻三阴?
- 译文:黄帝说:请告诉我三阴是什么?
- 原文:岐伯曰:外者为阳,内者为阴。然则中为阴,其冲在下,名曰太阴,太阴根起于隐白,名曰阴中之阴。
- 译文:岐伯答道:外表属阳,内部属阴。那么中间属于阴,它的核心在下面,称为太阴,太阴的根本起始于隐白穴,称之为阴中的阴。
- 原文:太阴之后,名曰少阴,少阴根起于涌泉,名曰阴中之少阴。
- 译文:太阴之后的,称为少阴,少阴的根本起始于涌泉穴,称之为阴中的少阴。
- 原文:少阴之前,名曰厥阴,厥阴根起于大敦,阴之绝阳,名曰阴之绝阴。
- 译文:少阴之前的,称为厥阴,厥阴的根本起始于大敦穴,它是阴极到阳气的极限,被称为阴之绝阴。
- 原文:是故三阴之离合也,太阴为开,厥阴为阖,少阴为枢。三经者不得相失也,搏而勿沉,名曰一阴。
- 译文:因此,三阴的交接是这样的:太阴是开的状态,厥阴是闭的状态,少阴是枢纽的状态。三经不能互相分离,要相互搏击而不沉浮,这就叫“一阴”。
- 赏析:此文阐述了阴阳理论在医学中的应用。通过描述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和厥阴的六对相对关系,说明了人体脏腑经络的相互关系和转化规律。这种理论不仅是中医的基础理论,也对后世的医学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