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曰:愿闻要道。
岐伯曰:洽之要极,无失色脉,用之不惑,治之大则。逆从到行,标本不得,亡神失国。去故就新,乃得真人。
帝曰:余闻其要于夫子矣,夫子言不离色脉,此余之所知也。
岐伯曰:治之极于一。
帝曰:何谓一?
岐伯曰:一者因得之。
帝曰:奈何?
岐伯曰:闭户塞牗,系之病者,数问其情,以从其意,得神者昌,失神者亡。
帝曰:善。
这首诗出自《黄帝内经·素问·移精变气论》,是一篇关于治疗疾病的论述。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解释:
帝曰:愿闻要道。
帝(黄帝)说:我想听听有关治疗的要点。岐伯曰:洽之要极,无失色脉,用之不惑,治之大则。逆从到行,标本不得,亡神失国。去故就新,乃得真人。
岐伯回答说:治疗的最高境界在于调和五脏六腑,保持面色和脉搏的正常状态。在应用治疗方法时,要不被迷惑,达到治愈疾病的目的。治疗的原则应该是顺势而为,不要违背自然规律。如果失去了本真的精神和身体,就会失去生命。只有去掉旧的、陈旧的观念和知识,才能接受新的、先进的理念和知识,从而得到真正的健康。帝曰:余闻其要于夫子矣,夫子言不离色脉,此余之所知也。
黄帝说:我已经知道了这些要点,夫子所说的都是与面色和脉搏有关的。岐伯曰:治之极于一。
岐伯说:治疗的最高境界是简单明了。帝曰:何谓一?
黄帝问:什么是“一”?岐伯曰:一者因得之。
岐伯回答说:“一”是指通过正确的方法得到的结果。帝曰:奈何?
黄帝问:具体应该怎么做呢?岐伯曰:闭户塞牗,系之病者,数问其情,以从其意,得神者昌,失神者亡。
岐伯解释说:应该把门窗关闭,将病人绑在床头,多次询问病人的情况,以便根据他的意愿进行治疗。如果病人感到精神焕发,那么病情就会好转;如果病人感到神志不清,那么病情就会恶化。帝曰: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