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问曰:余闻《揆度》、《奇恒》,所指不同,用之奈何?
岐伯对曰:《揆度》者,度病之浅深也。《奇恒》者,言奇病也。请言道之至数,《五色》、《脉变》、《揆度》、《奇恒》,道在于一。神转不回,回则不转,乃失其机。至数之要,迫近以微,著之玉版,命曰合《玉机》。
容色见上下左右,各在其要。其色见浅者,汤液主治,十日已。其见深者,必齐(剂的通假字)主治,二十一日已。其见大深者,醪酒主治,百日已;色夭面脱,不治,百日尽已。脉短气绝死,病温虚甚死。
色见上下左右,各在其要。上为逆,下为从。女子右为逆,左为从。男子左为逆,右为从。易,重阳死,重阴死。阴阳反他,治在权衡相夺,《奇恒》事也,《揆度》事也。
搏脉痹躄,寒热之交,脉孤为消气,虚泄为夺血。孤为逆,虚为从。
以下是对《黄帝内经·素问·玉版论要》的逐句释义:
黄帝提问:黄帝问道,他听说《揆度》和《奇恒》两种方法,其指向不同,应该如何使用呢?
岐伯回答:《揆度》是用来衡量病情的深浅。而《奇恒》则是描述一些特殊的疾病。
讨论道的本质:接下来,岐伯解释了“道”的本质,即道在于一,神转不回,回则不转,乃失其机。
关键指标的重要性:岐伯强调了至数之要,迫近以微,著之玉版,命曰合《玉机》。
面色与病情的关系:容色见上下左右,各在其要。其色见浅者,汤液主治,十日已。其见深者,必齐(剂的通假字)主治,二十一日已。其见大深者,醪酒主治,百日已;色夭面脱,不治,百日尽已。脉短气绝死,病温虚甚死。
阴阳反常的判断:色见上下左右,各在其要。上为逆,下为从。女子右为逆,左为从。男子左为逆,右为从。易,重阳死,重阴死。阴阳反他,治在权衡相夺,《奇恒》事也,《揆度》事也。
脉象与疾病的关联:搏脉痹躄,寒热之交,脉孤为消气,虚泄为夺血。孤为逆,虚为从。
《黄帝内经·素问·玉版论要》是一篇关于诊断和治疗的重要文献,它不仅阐述了中医的基本理论,还提供了丰富的临床指导。通过深入理解这些内容,可以更好地掌握中医的精髓,为人们的健康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