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曰:愿闻十二经脉之终奈何?
岐伯曰:太阳之脉,其终也,戴眼、反折、瘛瘲,其色白,绝汗乃出,出则死矣。少阳终者,耳聋,百节皆纵,目睘绝系。绝系一日半死,其死也,色先青,白乃死矣。阳明终者,口目动作,善惊妄言,色黄,其上下经盛,不仁则终矣。少阴终者,面黑齿长而垢,腹胀闭,上下不通而终矣。太阴终者,腹胀闭,不得息,善噫善呕,呕则逆,逆则面赤,不逆则上下不通,不通则面黑,皮毛焦而终矣。厥阴终者,中热嗌干,善溺心烦,甚则舌卷,卵上缩而终矣。此十二经之所败也。

诗句:太阳之脉,其终也,戴眼、反折、瘛瘲,其色白,绝汗乃出,出则死矣。

译文:太阳经脉的终结时表现为眼睛上翻、肢体僵硬和抽搐,脸色呈现白色,出汗后症状会加重,出现上述症状就预示着死亡。

注释:本段描述了太阳经脉终结的特征及其对健康的影响,提示人们要重视这些异常现象,及时就医。

赏析:这段诗通过形象生动的语言描绘了太阳经脉终结的症状,让读者能够直观地感受到疾病带来的痛苦和危险。同时,也反映了古人对于生命健康的深刻认识和敬畏之情,提醒我们要珍视生命,及时预防和治疗疾病。

诗句:少阳终者,耳聋,百节皆纵,目睘绝系。
译文:少阳经脉终结时表现为耳聋,全身肌肉松弛无力,眼睑闭合困难。
注释:本段描述了少阳经脉终结时的具体表现,包括听觉障碍、肌肉松弛、眼睑闭合不全等症状。
赏析:这段诗通过对少阳经脉终结特征的描述,展现了人体生理功能的变化和衰退。同时,也反映了古代医学对人体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水平,以及对生命过程的认识。

诗句:阳明终者,口目动作,善惊妄言,色黄,其上下经盛,不仁则终矣。
译文:阳明经脉终结时表现为口部动作频繁、言语不清、面色发黄,且全身气血运行不畅。
注释:本段描述了阳明经脉终结时的表现,包括口腔运动障碍、言语不清、面色发黄等。还提到了气血运行不畅的情况。
赏析:这段诗通过描述阳明经脉终结时的症状,揭示了人体内部气血失调的危害。同时,也强调了气血畅通对于身体健康的重要性。

诗句:太阴终者,腹胀闭,不得息,善噫善呕,呕则逆,逆则面赤,不逆则上下不通,不通则面黑,皮毛焦而终矣。
译文:太阴经脉终结时表现为腹部胀满、呼吸不畅、嗳气呕吐,呕吐会导致气血逆流而上,面色发红;如果不呕吐,气血运行受阻则会导致面部发黑、皮毛干燥焦脆而死。
注释:本段描述了太阴经脉终结时的症状以及可能的并发症。包括腹部胀满、呼吸不畅、嗳气呕吐等。还提到了气血逆流而上导致的面色发红和皮毛干枯的现象。
赏析:这段诗通过描绘太阴经脉终结时的严重后果,警示人们要注意调节饮食和生活习惯,避免出现气血逆流等问题。同时也体现了古代医者对患者身体状况的全面关注和细致入微的诊疗手法。

诗句:厥阴终者,中热嗌干,善溺心烦,甚则舌卷,卵上缩而终矣。
译文:厥阴经脉终结时表现为身体发热、咽喉干燥、小便频繁、心中烦躁不安,严重者甚至出现舌头卷曲、睾丸收缩等情况。
注释:本段描述了厥阴经脉终结时的症状以及可能的并发症。包括身体发热、咽喉干燥、小便频繁、心中烦躁不安等。还提到了舌卷曲、睾丸收缩等极端情况。
赏析:这段诗通过描绘厥阴经脉终结时的症状,展示了患者身体极度虚弱的状态。同时也提醒人们要注意调节饮食和生活习惯,避免出现类似情况的发生。

整首《黄帝内经·素问·诊要经终论》从太阳到厥阴,依次讲述了十二经络的终结状态。每一经络的终结都与该经络所主管的脏腑功能密切相关,反映了中医对人体生理病理变化的深刻理解。此外,文中提到的“天、地、人”三才关系理论,突出了自然环境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