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脏者,中之守也。中盛藏满,气胜伤恐者,声如从室中言,是中气之湿也。言而微,终日乃复言者,此夺气也。衣被不敛,言语善恶,不避亲疏者,此神明之乱也。仓廪不藏者,是门户不要也。水泉不止者,是膀胱不藏也。得守者生,失守者死。
夫五脏者,身之强也。头者,精明之府,头倾视深,精神将夺矣。背者,胸中之府,背曲肩随,府将坏矣。腰者,肾之府,转摇不能,肾将惫矣。膝者,筋之府,屈伸不能,行则偻附,筋将惫矣。骨者,髓之府,不能久立,行则振掉,骨将惫矣。得强则生,失强则死。
岐伯曰:反四时者,有余为精,不足为消。应太过,不足为精;应不足,有余为消。阴阳不相应,病名曰关格。
帝曰:脉其四时动奈何?知病之所在奈何?知病之所变奈何?知病乍(作的古体字)在内奈何?知病乍(作的古体字)在外奈何?请问此五者可得闻乎?
五脏者,中之守也。中盛藏满,气胜伤恐者,声如从室中言,是中气之湿也。言而微,终日乃复言者,此夺气也。
注解:五脏是人身的守护神,当五脏中的某一脏功能失调时,就会影响其他四脏的功能。例如,如果五脏中的心脏功能失调,那么心脏就无法控制身体的水液,导致身体出现水肿等病症。
衣被不敛,言语善恶,不避亲疏者,此神明之乱也。
注解:衣服和被子没有收起来,说话和做事情时善恶不分,也不考虑亲疏远近,这是精神错乱的表现。
仓廪不藏者,是门户不要也。水泉不止者,是膀胱不藏也。得守者生,失守者死。
注解:粮食仓库(指人体内脏)不能储存,说明人体的气血运行不畅,脏腑功能失调。如果水液不能正常排泄,说明膀胱的功能失常。
夫五脏者,身之强也。头者,精明之府,头倾视深,精神将夺矣。背者,胸中之府,背曲肩随,府将坏矣。腰者,肾之府,转摇不能,肾将惫矣。膝者,筋之府,屈伸不能,行则偻附,筋将惫矣。骨者,髓之府,不能久立,行则振掉,骨将惫矣。
注解:五脏是人身的强壮之源。头部是精气的聚集地,如果头部过度倾斜或者眼睛过度向下看,就会导致精气受损,精神也会随之减弱。背部是胸部的所在之处,如果背部弯曲或者肩膀下垂,就说明背部的脏腑已经出现了问题。腰部是肾脏所在的部位,如果转腰的动作都无法进行,就说明肾脏已经衰竭了。膝盖是腿部筋脉的所在之处,如果弯曲伸展都不能自如,行走时就会变得摇摆不定,这就是筋脉出了问题。骨骼是骨髓的所在地,如果不能长久站立,行走时就会震动不已,这就是骨骼出了问题。
得强则生,失强则死。
注解:如果五脏强健,就能保持生命;如果五脏虚弱,就会死亡。
岐伯曰:反四时者,有余为精,不足为消。应太过,不足为精;应不足,有余为消。阴阳不相应,病名曰关格。
注解:如果人的生活作息与四季的变化不相符,就会有过剩或不足的问题。当人的身体阳气过盛时,阴血就会不足,此时就会出现消渴的症状;反之则会消耗阳气,导致阳虚。当人的身体阴气过盛时,阳气就会不足,此时就会出现亢奋的症状;反之则会消耗阴气,导致阴虚。阴阳之气不协调一致,就会导致疾病发生,这种情况称为“关格”。
帝曰:脉其四时动奈何?知病之所在奈何?知病之所变奈何?知病乍(作的古体字)在内奈何?知病乍(作的古体字)在外奈何?请问此五者可得闻乎?
注解:黄帝问岐伯说:“脉搏在四季变化的情况是怎样的?”如何知道疾病的产生在哪里?如何知道疾病的发展和变化情况?如何知道疾病突然出现在哪里?如何知道疾病出现在体外?以上四个问题是岐伯能否回答的?
【赏析】《黄帝内经·素问》是中国古代的一部医学经典之作。它以问答形式写成,内容广泛涉及中医理论、诊断方法、治疗方法等方面。其中《脉要精微论》主要讨论的是脉搏与疾病的关系以及如何通过脉搏来判断疾病的性质和严重程度。这篇文章通过对脉搏的描述和解释,阐述了中医关于人体生理和病理的一些基本观点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