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故,持脉有道,虚静为保。春日浮,如鱼之游在波;夏日在肤,泛泛乎万物有余;秋日下肤,蛰虫将去;冬日在骨,蛰虫周密,君子居室。故曰:“知内者按而纪之,知外者终而始之。”此六者,持脉之大法。
心脉搏坚而长,当病舌卷不能言;其软而散者,当消环(《甲乙》、《脉经》、《千金》及《太素》诸版皆为渴)自己。肺脉搏坚而长,当病唾血;其软而散者,当病灌汗,至令不复散发也。肝脉搏坚而长,色不青,当病坠若搏,因血在胁下,令人喘逆;其软而散色泽者,当病溢饮。溢饮者,渴暴多饮,而易入肌皮肠胃之外也。胃脉搏坚而长,其色赤,当病折髀;其软而散者,当病食痹。脾脉搏坚而长,其色黄,当病少气;其软而散色不泽者,当病足胻肿,若水状也。肾脉搏坚而长,其色黄而赤者,当病折腰;其软而散者,当病少血,至令不复也。

这首诗是《黄帝内经·素问·脉要精微论》中的一段,主要讲述了通过观察脉搏来诊断疾病的方法。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和赏析:

  1. 是故,持脉有道,虚静为保。春日浮,如鱼之游在波;夏日在肤,泛泛乎万物有余;秋日下肤,蛰虫将去;冬日在骨,蛰虫周密,君子居室。故曰:“知内者按而纪之,知外者终而始之。”此六者,持脉之大法。

注释:因此,掌握脉象的方法是有道可循的,保持内心的平静是最重要的。春天的脉象浮,就像鱼儿在水中游动;夏天的脉象在皮肤上,泛泛然万物都显得有余;秋天的脉象向下移动到皮肤之下,蛰伏的昆虫将要离去;冬天的脉象在骨骼上,蛰伏的昆虫严密地守护着,君子应该居住在这里。所以说:“了解内部的人按脉记录,了解外部的人始终把握脉象的变化。”这六种情况,是掌握脉象的基本方法。

  1. 心脉搏坚而长,当病舌卷不能言;其软而散者,当消环(《甲乙》、《脉经》、《千金》及《太素》诸版皆为渴)自己。肺脉搏坚而长,当病唾血;其软而散者,当病灌汗,至令不复散发也。肝脉搏坚而长,色不青,当病坠若搏,因血在胁下,令人喘逆;其软而散色泽者,当病溢饮。溢饮者,渴暴多饮,而易入肌皮肠胃之外也。

注释:心脏的脉搏坚实而长,当出现舌卷不能说话的症状;如果脉搏柔软而散乱,则会出现口渴的症状。肺部的脉搏坚实而长,当出现吐血的症状;如果脉搏柔软而散乱,则会出现大量出汗的症状,以至于不再能散发汗水。肝脏的脉搏坚实而长,颜色不青,当出现坠落或搏击的症状,因为血液积聚在胁下,使人感到气喘上逆;如果脉搏柔软而散乱且颜色不泽,则会出现溢饮的症状。溢饮的人,会突然大量饮水,并且容易进入肌肉、皮肤、肠胃等部位。

  1. 胃脉搏坚而长,其色赤,当病折髀;其软而散者,当病食痹。脾脉搏坚而长,其色黄,当病少气;其软而散色不泽者,当病足胻肿,若水状也。肾脉搏坚而长,其色黄而赤者,当病折腰;其软而散者,当病少血,至令不复也。

注释:胃部的脉搏坚实而长,颜色呈红色,当出现折断大腿的症状;如果脉搏柔软而散乱,则会出现食痹的症状。脾部的脉搏坚实而长,颜色呈黄色,当出现少气的症状;如果脉搏柔软而散乱且颜色不润泽,则会出现足部肿胀的症状,如同水一样。肾脏的脉搏坚实而长,颜色呈黄色且带有红色,当出现折断腰部的症状;如果脉搏柔软而散乱,则会出现少血的症状,以至于不再恢复。

赏析:这首诗主要讲述了通过观察脉搏来诊断疾病的方法。通过分析不同季节、不同脏腑的脉搏特点,可以判断出相应的疾病。例如,春天的脉象浮,夏天的脉象在皮肤上,秋天的脉象向下移动到皮肤之下,冬天的脉象在骨骼上。这些描述都是根据中医理论中“五行”学说和“五脏”学说来解释的。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