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胃微毛曰平,毛多胃少曰肺病,但毛无胃曰死。毛而有弦曰春病,弦甚曰今病。脏真高于肺,以行荣卫阴阳也。
冬胃微石曰平,石多胃少曰肾病,但石无胃曰死,石而有钩曰夏病,钩甚曰今病。脏真下于肾,肾藏骨髓之气也。
胃之大络,名曰虚里,贯鬲络肺,出于左乳下,其动应衣,脉宗气也。盛喘数绝者,则病在中;结而横,有积矣;绝不至曰死。乳之下其动应衣,宗气泄也。
欲知寸口太过与不及,寸口之脉中手短者,曰头痛;寸口脉中手长者,曰足陉痛;寸口脉中手促上击者,曰肩背痛;寸口脉沉而坚者,曰病在中;寸口脉浮而盛者,曰病在外;寸口脉沉而弱,曰寒热及疝瘕少腹痛;寸口脉沉而横,曰胁下有积,腹中有横积痛;寸口脉沉而喘,曰寒热。
脉盛滑坚者,曰病在外。脉小实而坚者,病在内。脉小弱以涩,谓之久病。脉滑浮而疾者,谓之新病。脉急者,曰疝瘕少腹痛。脉滑曰风。脉涩曰痹。缓而滑曰热中。盛而紧曰胀。

《黄帝内经·素问》中的《平人气象论》是一篇探讨人体健康状态与疾病征兆的重要文献。本文将逐句解读原文,并结合现代医学知识进行解析,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古代医学理论及其在现代的应用。具体分析如下:

  1. 脉象与健康
  • 正常脉象:文中定义了“平人”的脉象特征,即一呼一吸之间脉动五次,呼吸平稳时脉动五至。这是判断一个人是否健康的初步标准。
  • 疾病预兆:如果脉动超过五次或少于五次,则可能预示着不同的健康问题。例如,脉动次数过多可能表示气虚,而脉动过少则可能意味着气血不足。
  1. 季节与脉象
  • 春脉:春天时,若脉象弦而有力,通常被认为是正常的;但如果弦脉过于突出,则可能预示肝病。
  • 夏脉:夏天时,若脉象滑而有力,通常被认为是正常的;但如果脉象过于滑利,则可能预示心病。
  • 秋脉:秋天时,若脉象毛而有力,通常被认为是正常的;但如果毛脉过于突出,则可能预示肺病。
  • 冬脉:冬天时,若脉象石而有力,通常被认为是正常的;但如果石脉过于突出,则可能预示肾病。
  1. 脏腑与脉象
  • 胃之大络——虚里:虚里的脉动被认为与宗气的运行有关,其异常可以反映心脏和肺部的功能状态。
  • 寸口脉象:通过观察寸口脉象的变化,可以判断头痛、肩背痛、腹痛等病症的发生。
  1. 脉象与疾病预后
  • 死脉:文中指出,脉象出现弦、石、弱等异常情况时,可能预示着死亡。
  • 新病与久病:脉象滑浮而疾者,通常被视为新病;而脉小实而坚者,则可能代表久病。
  1. 脉象与季节变化
  • 春胃微弦:春天时,若胃部弦脉突出,可能预示肝病。
  • 长夏胃微软弱:长夏时,若胃部软弱无力,可能预示脾病。
  • 夏胃微钩:夏天时,若胃部钩脉突出,可能预示心病。
  1. 脉象与脏腑功能
  • 脏真散于肝:肝脏筋膜之气的分布与胃部的弦脉有关,弦脉的强弱可以反映肝脏的功能状态。
  • 脏真通于心:心脏血脉之气的分布与胃部的钩脉有关,钩脉的强弱可以反映心脏的功能状态。
  1. 脉象与季节气候
  • 尺热:若尺部发热,可能预示温病。
  • 尺不热脉滑:若尺部不发热且脉滑,可能预示风病。
  • 尺涩:若尺部涩滞,可能预示痹病。
  1. 脉象与体质差异
  • 少气:若一呼一吸之间脉动次数减少,可能预示气虚。
  • 但弦无胃:若只有弦脉而无胃气,可能预示死证。
  • 但石无胃:若只有石脉而无胃气,可能预示死证。
  1. 脉象与脏腑功能
  • 脏真散于肝:肝脏筋膜之气的分布与胃部的弦脉有关,弦脉的强弱可以反映肝脏的功能状态。
  • 脏真通于心:心脏血脉之气的分布与胃部的钩脉有关,钩脉的强弱可以反映心脏的功能状态。
  1. 脉象与季节气候
  • 春胃微弦:春天时,若胃部弦脉突出,可能预示肝病。
  • 长夏胃微软弱:长夏时,若胃部软弱无力,可能预示脾病。
  • 夏胃微钩:夏天时,若胃部钩脉突出,可能预示心病。

在了解以上内容后,以下还有一些其他注意事项:

  • 脉象的异常往往与内脏功能失调有关,因此通过脉象的变化可以推测出潜在的健康问题。
  • 中医诊断不仅仅依赖于脉象,还结合望闻问切四诊合参的方法来综合判断病情。
  • 现代人在面对健康问题时,应结合现代医学知识和技术,进行全面的诊断和治疗。

《黄帝内经·素问》中的《平人气象论》不仅是一部古老的医学经典,也为现代人提供了宝贵的健康指导。通过对脉象的细致观察和深入分析,可以有效地预防和治疗各种疾病,维护人们的身体健康。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