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曰:善。秋脉如浮,何如而浮?
岐伯曰:秋脉者,肺也,西方金也,万物之所以收成也,故其气来轻虚以浮,来急去散,故曰浮,反此者病。
帝曰:何如而反?
岐伯曰:其气来,毛而中央坚,两旁虚,此谓太过,病在外。其气来,毛而微,此谓不及,病在中。
帝曰:秋脉太过与不及,其病皆何如?
岐伯曰:太过则令人逆气而背痛。愠愠然,其不及则令人喘,呼吸少气而咳,上气见血,下闻病音。
帝曰:善。冬脉如营,何如而营?
岐伯曰:冬脉者,肾也,北方水也,万物之所以合藏也,故其气来沉以搏,故曰营,反此者病。
帝曰:何如而反?
岐伯曰:其气来如弹石者,此谓太过,病在外。其去如数者,此谓不及,病在中。
帝曰:冬脉太过与不及,其病皆何如?
岐伯曰:太过则令人解㑊,脊脉痛,而少气不欲言;其不及则令人心悬,如病饥,䏚中清,脊中痛,少腹满,小便变。
以下是对《黄帝内经·素问·玉机真藏论》的逐句释义、译文以及必要的注释:
原文:
帝曰:善。秋脉如浮,何如而浮?
岐伯曰:秋脉者,肺也,西方金也,万物之所以收成也,故其气来轻虚以浮,来急去散,故曰浮,反此者病。译文:
黄帝说:好。秋天的脉搏像浮在水面上一样,那么它是怎样的呢?
岐伯说:秋天的脉搏是肺的象征,代表西方的金元素,是万物收获的季节,因此它的气来时轻盈而空虚,来时迅速而去散,所以称为浮脉,如果与此相反,就会导致疾病。注释:
- 《黄帝内经》是中医理论的核心文献之一,涵盖了中医的许多基本理论和实践方法。
- 《素问》和《灵枢》是《黄帝内经》的两部分,分别讨论了医学的基本理论和实践。
- 《玉机真藏论》是《素问》中的一篇,专门讨论了五脏六腑与四季变化的关系及其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 脉象是中医诊断疾病的重要手段,通过观察脉搏的形态、速度和力度等特征来判断人体的健康状况。
- 脉象的变化可以反映出人体内部器官的功能状态和气血的运行情况,对于疾病的预防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 赏析:
这段对话展示了岐伯如何根据四时气候变化来解释人体脉象的变化。秋季的脉象被描述为“轻虚以浮”,这与秋季天气干燥、万物收敛的特点相符合。同时,岐伯还提到了“反此者病”,这意味着如果脉象与季节不符,可能预示着某种疾病的存在。这种解释方式体现了中医对自然界和人体之间关系的深刻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