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邪所乱:邪入于阳则狂,邪入于阴则痹,搏阳则为巅疾,搏阴则为喑,阳入之阴则静,阴出之阳则怒。是谓五乱。
五邪所见:春得秋脉,夏得冬脉,长夏得春脉,秋得夏脉,冬得长夏脉,名曰阴出之阳,病善怒,不治。是谓五邪,皆同命,死不治。
五脏所藏:心藏神,肺藏魄,肝藏魂,脾藏意,肾藏志。是谓五脏所藏。
五脏所主:心主脉,肺主皮,肝主筋,脾主肉,肾主骨。是谓五主。
五劳所伤: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是谓五劳所伤。
五脉应象:肝脉弦,心脉钩,脾脉代,肺脉毛,肾脉石。是谓五脏之脉。
黄帝内经 · 素问 · 宣明五气解读五脏五气之乱与所藏,探讨五劳之伤与五脉应象
- 五邪所乱
- 邪入于阳则狂:当外界邪气侵入人体后,若邪气亢盛,扰乱阳气,可能导致精神错乱。如《素问·宣明五气篇》所述:“邪入于阳则狂”。
- 邪入于阴则痹:同样地,如果邪气侵袭人体的阴分,阻碍其正常功能,可能引起关节或肌肉的疼痛和僵硬。
- 搏阳则为巅疾:若邪气过于旺盛,冲击到阳气所在的头部,可能会引发头痛或其他神经系统疾病,导致“巅疾”。
- 搏阴则为喑:在体内阴气受损的情况下,可能出现声音嘶哑或完全失音的现象,即“喑”。
- 阳入之阴则静:当外界的邪气进入身体的阴分时,可能会使身体变得平静或抑制。
- 阴出之阳则怒:而当体内的阴气向外发泄或释放时,可能会导致情绪激动或愤怒。
- 五邪所见
- 春得秋脉:春季易受秋季影响,若脉象出现异常,可能预示健康问题。
- 夏得冬脉:夏季易受冬季影响,脉象异常也需警惕。
- 长夏得春脉:长夏季节易受春季影响,脉象改变可能是身体不适的信号。
- 秋得夏脉:秋季易受到夏季的影响,脉象异常可能表明身体有炎症。
- 冬得长夏脉:冬季易受到长夏的影响,脉象的变化需要关注。
- 五脏所藏
- 心藏神:心脏是生命活动的中心,负责精神和情志活动。
- 肺藏魄:肺司呼吸,为全身输送氧气,也是情感表达的重要器官。
- 肝藏魂:肝脏负责调节情绪和记忆,是精神集中的关键所在。
- 脾藏意:脾主运化,负责消化和吸收营养,同时也涉及意志形成。
- 肾藏志:肾脏掌管生殖和生长发育,同时也是意志力的来源。
- 五脏所主
- 心主脉:心脏是血脉的主宰,心脏的跳动直接影响血液循环。
- 肺主皮:肺脏负责皮肤和毛发的生长,是维护肌肤健康的关键。
- 肝主筋:肝脏对筋骨的形成和维持具有决定性作用,影响身体的灵活性和力量。
- 脾主肉:脾脏负责肌肉的生成和维持,是维持身体健康的基础。
- 肾主骨:肾脏对骨骼的生长和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是骨骼强壮的关键部位。
- 五劳所伤
- 久视伤血:长时间看东西会消耗血液,损伤眼睛的健康。
- 久卧伤气:长时间躺着不动会减少气血运行,导致身体虚弱。
- 久坐伤肉:长时间坐着不动会使肌肉松弛,影响体态和健康。
- 久立伤骨:长时间站立会使骨骼承受过大的压力,影响骨密度。
- 久行伤筋:过度运动或行走过快会导致筋腱疲劳,甚至断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