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曰:何如而虚?何如而实?
岐伯曰:刺虚者须其实,刺实者须其虚。经气已至,慎守勿失。深浅在志,远近若一。如临深渊,手如握虎,神无营于众物。

诗句解读:

  1. 帝曰:何如而虚?何如而实? - “帝”指的是黄帝,是古代中国的帝王,此处指代的是他或其咨询者。”何如而虚”和”何如而实”是询问如何判断身体的虚实状态。
  2. 岐伯曰:刺虚者须其实,刺实者须其虚。 - 岐伯是古代医学家,此处作为黄帝的顾问。”刺虚者须其实”意味着当身体虚弱时,需要通过补益来恢复;”刺实者须其虚”则是说在身体过于壮实时,需要适当地减轻负担或采取一些措施以维持平衡。
  3. 经气已至,慎守勿失。深浅在志,远近若一。如临深渊,手如握虎,神无营于众物。 - 这是一段关于针刺技巧的描述,强调了在进行针灸治疗时需要注意的细节。”经气已至”指的是经络中的气血运行正常。”慎守勿失”表示在进行针刺时要谨慎操作,确保安全。”深浅在志,远近若一”指的是根据不同的病情和部位,调整针刺的深度和距离。”如临深渊,手如握虎”形象地描绘了针灸时手的感觉,就像手握着深渊边缘,既要小心又需有力。”神无营于众物”则表达了在进行针刺时应集中精神,不分散注意力,以免影响治疗效果。

译文:

皇帝问道:如何判断一个人是否虚证,如何判断一个人是否实证?
岐伯回答说:当一个人的身体虚弱时,需要通过补益来恢复;当一个人的身体过于强壮时,需要适当地减轻负担或采取一些措施以维持平衡。
经气已经到达,务必谨慎操作,不要失去平衡。针刺的深浅要根据病情和部位进行调整。像面对深渊一样小心,手上要如同握着老虎一样有力。精神集中,不要被周围的事物所分散。

赏析:

这段对话展示了中医学中对于诊断和治疗的深刻理解,特别是在如何通过调整人体的气血平衡来达到治病的目的。通过岐伯的回答,可以看到中医学不仅关注疾病的表面症状,更注重通过调整人体的内在平衡来治愈疾病。同时,这段话也强调了针灸治疗的重要性和复杂性,需要医生具备高超的技巧和深刻的理解。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