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曰:星辰八正何候?
岐伯曰:星辰者,所以制日月之行也。八正者,所以候八风之虚邪,以时至者也。四时者,所以分春秋冬夏之气所在,以时调之也。八正之虚邪而避之勿犯也。以身之虚而逢天之虚,两虚相感,其气至骨。入则伤五脏,工候救之,弗能伤也。故曰:“天忌不可不知也。”
帝曰:善。其法星辰者,余闻之矣,愿闻法往古者。
岐伯曰:法往古者,先知《针经》也。验于来今者,先知日之寒温,月之虚盛,以候气之浮沉,而调之于身,观其立有验也。观其冥冥者,言形气荣卫之不形于外,而工独知之。以日之寒温,月之虚盛,四时气之浮沉,参伍相合而调之,工常先见之,然而不形于外,故曰观于冥冥焉!通于无穷者,可以传于后世也。是故工之所以异也。然而不形见于外,故俱不能见也。视之无形,尝之无味,故谓冥冥,若神仿佛。

《黄帝内经》——八正神明论

第一段

天温日明,则人血淖液而卫气浮,故血易泻,气易行;天寒日阴,则人血凝泣,而卫气沉。

第二段

月始生,则血气始精,卫气始行;月郭满,则血气实,肌肉坚;月郭空,则肌肉减,经络虚,卫气去,形独居。

第三段

是以因天时而调血气也。

第四段

是天地之序,盛虚之时,移光定位,正立而待之。

第五段

故曰:月生而泻,是谓藏虚;月满而补,血气扬溢,络有留血,命曰重实;月郭空而治,是谓乱经。

第六段

阴阳相错,真邪不别,沉以留止,外虚内乱,淫邪乃起。

第七段

帝曰:星辰八正何候?
岐伯曰:星辰者,所以制日月之行也。

第八段

八正者,所以候八风之虚邪,以时至者也。四时者,所以分春秋冬夏之气所在也,以时调之也。

第九段

是以刺法,必候日月星辰四时八正之气,气定乃刺之。

第十段

是故天寒无刺,天温无疑。月生无泻,月满无补,月郭空无治。

第十一段

是谓得时而调之。因天之序,盛虚之时,移光定位,正立而待之。

通过以上内容,我们不仅能够深入了解古代中医理论中“八正”的概念,更能够领略到古代医学对于自然界变化与人体气血关系的深刻认识和把握。这种对自然和生命规律的深刻理解,为后世的中医学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