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曰:疟疾间日而发作者为何也?
岐伯曰:其气之舍深,内薄于阴,阳气独发,阴邪内着,阴与阳争不得出,是以间日而作也。
帝曰:善。其作日晏与其日早者,何气使然?
岐伯曰:邪气客于风府,循膂而下,卫气一日一夜大会于风府,其明日,日下一节,故其作也晏。此先客于脊背也,每至于风府则腠理开,腠理开则邪气入,邪气入则病作,以此日作稍益晏也。其出于风府,日下一节,二十五日下至骶骨,二十六日入于脊内,注于伏膂之脉,其气上行,九日出于缺盆之中,其气日高,故作日益早也。其间日发者,由邪气内薄于五脏,横连募原也。其道远,其气深,其行迟,不能与卫气俱行,不得皆出,故间日乃作也。
帝曰:夫子言卫气每至于风府,腠理乃发,发则邪气入,入则病作。今卫气日下一节,其气之发也,不当风府,其日作者奈何?
以下是对《黄帝内经·素问·疟论》的逐句注释和赏析:
- 帝曰:疟疾间日而发作者为何也?
- 诗句释义:黄帝问道:“疟疾每隔一天发作的原因是什么?”
- 译文:黄帝询问,为什么疟疾病情会隔日发作。
- 赏析:此句引出了问题的核心,即探究疟疾发作的周期性原因。
- 岐伯曰:其气之舍深,内薄于阴,阳气独发,阴邪内着,阴与阳争不得出,是以间日而作也。
- 诗句释义:岐伯回答:“疟疾发作时,邪气停留在较深层的体内,阳气开始活动,但阴邪仍然深入体内,与阳气相争,不能顺利排出体外,因此隔日发作。”
- 译文:岐伯解释,这是因为在体内阳气开始活动时,阴邪已经深入到较深层次,与阳气相争,导致无法及时排出。
- 赏析:此段解释了疟疾隔日发作的内在机制,强调了阳气和阴邪之间的斗争。
- 帝曰:善。其作日晏与其日早者,何气使然?
- 诗句释义:黄帝说:“好的,那么疟疾发作时间早晚不同的原因是什么呢?”
- 译文:黄帝询问,为什么疟疾病情发作的时间会有所不同。
- 赏析:此句进一步深入探讨了疟疾发作时间的规律性。
- 岐伯曰:邪气客于风府,循膂而下,卫气一日一夜大会于风府,其明日,日下一节,故其作也晏。此先客于脊背也,每至于风府则腠理开,腠理开则邪气入,邪气入则病作,以此日作稍益晏也。其出于风府,日下一节,二十五日下至骶骨,二十六日入于脊内,注于伏膂之脉,其气上行,九日出于缺盆之中,其气日高,故作日益早也。其间日发者,由邪气内薄于五脏,横连募原也。其道远,其气深,其行迟,不能与卫气俱行,不得皆出,故间日乃作也。
- 诗句释义:岐伯解释说:“疟邪侵入人体后,沿着脊柱向下移动,卫气在一昼夜内会在风府聚会,第二天,由于太阳运行,人体会逐渐感到寒冷,所以发作较为迟缓。”
- 译文:岐伯解释,疟邪侵入人体后,沿着脊柱向下移动,当太阳运行时,人体会感到逐渐变冷,所以发作较为迟缓。
- 赏析:此段详细描述了疟邪在体内的传播过程及其对人体的影响。
- 帝曰:夫子言卫气每至于风府,腠理乃发,发则邪气入,入则病作。今卫气日下一节,其气之发也,不当风府,其日作者奈何?
- 诗句释义:黄帝继续提问:“您刚才提到卫气每到风府时就会打开腠理让邪气进入。那么现在卫气每天下降一节,如果它不到达风府而是到达其他部位,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种疾病的出现呢?”
- 译文:黄帝询问,卫气每到风府时就打开腠理让邪气进入。但现在卫气每天下降一节,如果它没有到达风府而是到达其他部位,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种疾病的出现呢?
- 赏析:此句提出了一个疑问,关于卫气如何在不同部位发挥作用以及疟疾发作的触发因素。
《黄帝内经·素问·疟论》通过岐伯的回答,详细地阐述了疟疾发作的内在机制以及与天气变化的关系。这段文献不仅为后世医家提供了丰富的理论资源,也为理解古代中国的疾病防治提供了宝贵的历史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