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痛,侠脊,而痛至头几几然,目䀮䀮欲僵仆,刺足太阳郄中出血。腰痛,上寒,刺足太阳、阳明;上热,刺足厥阴;不可以俯仰,刺足少阳;中热而喘,刺足少阴,刺郄中出血。腰痛,上寒,不可顾,刺足阳明;上热,刺足太阴;中热而喘,刺足少阴。
大便难,刺足少阴。少腹满,刺足厥阴。如折,不可以俯仰,不可举,刺足太阳。引脊内廉,刺足少阴。
腰痛引少腹,控䏚,不可以仰。刺腰尻交者,两踝胂上。以月生死为痏数,发针立已。左取右,右取左。
这首诗是《黄帝内经》中的一篇,名为《刺腰痛》。下面是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和译文:
黄帝内经 · 素问 · 刺腰痛
注解:
- 腰痛:腰部疼痛。
- 侠脊:沿着脊柱两侧。
- 痛至头几几然:腰部的疼痛向上延伸,直达头部。
- 目䀮䀮欲僵仆:眼睛因为疼痛而几乎失明,想要跌倒。
- 郄中出血:指在足太阳膀胱经的郄穴(即穴位)处出血治疗。
译文:
腰部疼痛,沿着脊柱两侧,疼痛向上延伸到头部,眼睛因疼痛而几乎失明,仿佛快要跌倒。在足太阳膀胱经的郄穴处刺血治疗。
腰痛,上寒,刺足太阳、阳明;上热,刺足厥阴;不可以俯仰,刺足少阳;中热而喘,刺足少阴,刺郄中出血。
注解:
- 上寒:背部感觉冷。
- 刺足太阳、阳明:在足太阳膀胱经和足阳明胃经分别取穴。
- 上热:背部感觉热。
- 足厥阴:在足厥阴肝经取穴。
- 不可以俯仰:不能弯腰或下蹲。
- 刺足少阳:在足少阳胆经取穴。
- 中热而喘:胸部发热并伴有喘息。
- 足少阴:在足少阴肾经取穴。
- 刺郄中出血:在郄穴处刺血治疗。
译文:
腰部疼痛,感觉冷时,应针刺足太阳膀胱经和足阳明胃经的穴位;如果感觉热,应针刺足厥阴肝经的穴位;腰部疼痛导致身体不能弯曲下蹲时,应针刺足少阳胆经的穴位;如果出现胸部发热并伴有喘息的症状,应针刺足少阴肾经的穴位;在郄穴处刺血治疗。
大便难,刺足少阴。少腹满,刺足厥阴。如折,不可以俯仰,不可举,刺足太阳。引脊内廉,刺足少阴。
注解:
- 大便难:大便困难。
- 少腹满:小腹胀痛。
- 如折:形容痛苦之极,如同折断一样。
- 不可以俯仰,不可以举:无法弯腰或直起腰。
- 刺足太阳:在足太阳膀胱经取穴。
- 引脊内廉:从脊柱内侧引针。
- 足少阴:在足少阴肾经取穴。
译文:
如果大便难以排出,应在足少阴肾经针刺。小腹胀痛时,应在足厥阴肝经针刺。极度的痛苦让人如同折断一样无法弯腰或直起腰。如果腰部无法弯曲或抬起,应在足太阳膀胱经针刺,并从脊柱内侧引针至足少阴肾经针刺。
腰痛引少腹,控䏚,不可以仰。刺腰尻交者,两踝胂上。以月生死为痏数,发针立已。左取右,右取左。
注解:
- 引少腹:腰部的疼痛向下延伸至小腹。
- 控䏚:控制不住,无法自控。
- 腰尻交者,两踝胂上:腰部与臀部交接的部位,位于脚踝上方。
- 以月生死为痏数:根据月相的变化来确定针灸的数量。
- 发针立已:立即缓解症状。
- 左取右,右取左:左边的病取右边的穴位进行治疗,反之亦然。
译文:
由于腰痛引起小腹疼痛,控制不住,不能直立行走。治疗时,应取腰部与臀部交接部位,位于脚踝上方的穴位。可以根据月相的变化来确定针灸的数量。当针灸后立即可以缓解疼痛。左侧疼痛时取右侧穴位,右侧疼痛时取左侧穴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