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风之状,颈多汗,恶风,食饮不下,鬲塞不通,腹善满,失衣则䐜胀,食寒则泄,诊形瘦而腹大。
首风之状,头面多汗,恶风,当先风一日则病甚,头痛不可以出内,至其风日,则病少愈。漏风之状,或多汗,常不可单衣,食则汗出,甚则身汗,喘息,恶风,衣常濡,口干,善渴,不能劳事。泄风之状,多汗,汗出泄衣上,口中干,上渍其风,不能劳事,身体尽痛,则寒。
帝曰:善。
诗句翻译与注释:
- 黄帝内经 · 素问 · 风论
- 胃风之状:指胃部受风,表现为颈部多汗、恶风、饮食难以下咽、胸膈阻塞不通、腹部胀满、失去衣物则感到胀满、食物寒冷就会泄泻。
- 首风之状:指头部受风,表现为头面多汗、恶风、在受风的前一天症状加重,头痛且不易外出,到了风停之日病情略有好转。
- 漏风之状:指身体部分或全部被风侵犯,常出汗,衣服湿透,饮食后更甚,严重时全身出汗,喘息,恶风。衣服长时间保持湿润,口干口渴,无法承受繁重的工作。
- 泄风之状:表现为多汗,汗水浸湿衣物和衣服上的衣服,口中干燥,体内有风邪侵袭,不能进行重体力劳动,身体各处疼痛,感觉寒冷。
- 帝曰:善。(《黄帝内经》中的“帝”通常是指黄帝,即古时候的帝王,这里可能指的是提问者或者对问题表示赞同的人)
赏析:
这首诗是描述不同风邪对人体造成的不同病症。从颈到首,再到身体其他部位,详细描述了各种风邪入侵的症状及其对人体的影响。通过这些症状,可以了解到古代医学对人体健康的关注以及对于疾病预防和治疗的重视。诗中的语言简洁明了,能够让人迅速理解各个风邪的特点及影响。同时,这也反映了古代人们对于自然界气候变化的理解以及对身体健康的重视,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