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无穷,所愿不得,意淫于外,入房太甚,宗筋弛纵,发为筋痿,及为白淫。故《下经》曰:“筋痿者,生于肝,使内也。”
有渐于湿,以水为事,若有所留,居处相湿,肌肉濡渍,痹而不仁,发为肉痿。故《下经》曰:“肉痿者,得之湿地也。”
有所远行劳倦,逢大热而渴,渴则阳气内伐,内伐则热舍于肾。肾者,水脏也,今水不胜火,则骨枯而髓虚,故足不任身,发为骨痿。故《下经》曰:“骨痿者,生于大热也。”
帝曰:何以别之?
岐伯曰:肺热者,色白而毛败;心热者,色赤而络脉溢;肝热者,色苍而爪枯;脾热者,色黄而肉蠕动;肾热者,色黑而齿槁。
帝曰:如夫子言可矣。论言:“治痿者,独取阳明。”何也?
岐伯曰:阳明者,五脏六腑之海,主润宗筋,宗筋主束骨而利机关也。冲脉者,经脉之海也,主渗灌溪谷,与阳明合于宗筋。阴阳摠宗筋之会,会于气街,而阳明为之长,皆属于带脉,而络于督脉。故阳明虚,则宗筋纵,带脉不引,故足痿不用也。
以下是对《黄帝内经·素问·痿论》诗句及其翻译、注释的整理:
原文:思想无穷,所愿不得,意淫于外,入房太甚,宗筋弛纵,发为筋痿,及为白淫。故《下经》曰:“筋痿者,生于肝,使内也。”
译文:由于思想过于丰富,欲望得不到满足,导致精神涣散,过度沉迷于外物之中,从而使得宗筋失去约束而松弛,最终引发筋痿。同时,过度沉迷于性事也会导致阴精亏损,发为白淫。正如《下经》所说:“筋痿是由于肝的功能失常导致的。”解析:这句话反映了过度的精神活动和性行为对身体健康的负面影响。过度的思想活动会导致心神不宁,影响正常的生理功能;而过度的性生活则会消耗身体的阴精,导致肝肾等脏腑的损伤。因此,保持身心健康是预防疾病的重要措施。
译文:有渐于湿,以水为事,若有所留,居处相湿,肌肉濡渍,痹而不仁,发为肉痿。故《下经》曰:“肉痿者,得之湿地也。”
译文:逐渐感受湿邪的影响,以水为生活的主题,长时间居住在潮湿的环境中,使得肌肉长期处于湿润的状态,从而导致气血运行不畅,肌肉麻木不仁。最终则发为肉痿。正如《下经》所说:“肉痿是由于湿邪侵袭导致的。”解析:这句话揭示了湿邪对人体的危害。湿邪容易附着在皮肤、肌肉等组织上,导致气血运行不畅,肌肉失去弹性和活力。长期的湿邪侵袭还可能引发其他疾病。因此,保持环境的干燥和通风对于预防湿邪侵害至关重要。
译文:有所远行劳倦,逢大热而渴,渴则阳气内伐,内伐则热舍于肾。肾者,水脏也,今水不胜火,则骨枯而髓虚,故足不任身,发为骨痿。故《下经》曰:“骨痿者,生于大热也。”
译文:长途跋涉或过度疲劳后,遇到高温天气而感到口渴,口渴时会损耗体内的阳气,阳气损耗则会使体内产生过多的热量,这些热量最终都会积累在肾脏中。肾脏是水藏,但当水的力量过强时,就会超过火的力量,导致骨骼变得干枯而骨髓变得虚弱。因此,身体无法支撑整个身体的重量,最终导致骨痿。正如《下经》所说:“骨痿是由于大热导致的。”赏析:这段话深刻地阐述了人体与自然环境的关系。通过描述人们因远行劳累、炎热天气而导致的口渴、阳气内伐以及热邪积存于肾的情况,进一步探讨了人体各脏腑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影响。特别是肾作为水藏,其在调节体内水火平衡方面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当水的力量过强时,却可能损害到肾的功能,导致一系列健康问题。这段文字不仅揭示了自然界气候变化对人体生理机能的影响,也提醒人们在生活中要注意调节自己的生活习惯和环境条件,以保障身体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