岐伯曰:此同名异等者也。夫痈气之息者,宜以针开除去之。夫气盛血聚者,宜石而泻之。此所谓同病异治也。
帝曰:有病怒狂者,此病安生?
岐伯曰:生于阳也。
帝曰:阳何以使人狂?
岐伯曰:阳气者,因暴折而难决,故善怒也,病名曰阳厥。
帝曰:何以知之?
岐伯曰:阳明者常动,巨阳少阳不动,不动而动,大疾,此其候也。
帝曰:治之奈何?
岐伯曰:夺(《甲乙经》、《太素》作衰)其食即已。夫食入于阴,长气于阳,故夺其食即已。使之服以生铁洛为饮(《甲乙经》“铁洛”作“铁落”,“为饮”作为“后饭”)。夫生铁洛者,下气疾也。
帝曰:善。有病身热解堕,汗出如浴,恶风少气,此为何病?
岐伯曰:病名曰酒风。
帝曰:治之奈何?
岐伯曰:以泽泻、术各十分,麋衔五分,合,以三指撮,为后饭。
下面是对《黄帝内经·素问》中“病能论”的逐句翻译和注释:
岐伯回答:这些疾病虽然名称相似,但实际病因和病理机制不同。例如,痈气的消退可以通过针刺来解除。气盛血聚的情况适合用石类药物进行治疗。这就是所谓的同病异治。
黄帝提问:有患者突然发怒,这种病是如何产生的?
岐伯解释:怒气是因为阳气受到突然的打击而不能顺畅发泄,所以人容易生气。这种病称为阳厥。
诊断方法:治疗时可以暂时减少食物的摄入。食物进入胃部滋养阳气,通过消耗食物来降低阳气。让患者喝铁洛水,这种药物有助于降气。
岐伯建议:如果患者患有身体发热、解堕、出汗如浴、恶风少气的症状,这可能是由于酒风导致的。
治疗建议:使用泽泻、术各十分,麋衔五分,合在一起,作为饭后药。这种方法可以帮助患者恢复健康。
岐伯在《黄帝内经·素问》中的论述,不仅提供了详细的医学知识,也展示了中医理论对于疾病本质的深刻洞察。通过这些古代智慧的传承,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人体的复杂性以及如何通过调整自然和人体之间的平衡来达到健康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