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曰:善。论言,天地者万物之上下,左右者阴阳之道路,未知其所谓也。
岐伯曰:所谓上下者,岁上下见阴阳之所在也。左右者,诸上,见厥阴,左少阴,右太阳;见少阴,左太阴,右厥阴;见太阴,左少阳,右少阴;见少阳,左阳明,右太阴;见阳明,左太阳,右少阳;见太阳,左厥阴,右阳明。所谓面北而定其位,言其见也。
帝曰:何谓下?
岐伯曰:厥阴在上,则少阳在下,左阳明,右太阴;少阴在上,则阳明在下,左太阳,右少阳;太阴在上,则太阳在下,左厥阴,右阳明;少阳在上,则厥阴在下,左少阴,右太阳;阳明在上,则少阴在下,左太阴,右厥阴;太阳在上,则太阴在下,左少阳,右少阴。所谓面南而命其位,言其见也。上下相遘,寒暑相临,气相得则和,不相得则病。
《黄帝内经》素问·五运行大论
探索自然界与人体健康相互影响之理
- 引言
- 定义“天地者万物之上下”
- 阐释阴阳在自然界中作用
- 论述五行与季节变化关联
- 五运主岁概念
- 详细讨论木、火、土、金、水五行属性
- 解释五运如何影响一年中气候变化
- 天干地支与五行对应关系
- 阐述甲己、乙庚、丙辛、丁壬、戊癸与五行联系
- 说明子午、丑未、寅申、卯酉、辰戌与五行关系
- 阴阳升降对健康影响
- 讨论阳升阴降与健康状态关联
- 分析阴阳失衡对人体产生不良影响
- 五行生克制化原理
- 讲解五行之间相生相克机制
- 揭示五行平衡对健康重要性
- 总结与展望
- 回顾五运大论核心观点
- 强调学习此理论对未来医学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