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问曰:呜呼远哉,天之道也!如迎浮云,若视深渊,视深渊尚可测,迎浮云莫知其极。夫子数言谨奉天道,予闻而藏之,心私异之,不知其所谓也。愿夫子溢志尽言其事,令终不灭,久而不绝,天之道可得闻乎?
岐伯稽首再拜,对曰:明乎哉问天之道也!此因天之序,盛衰之时也。
帝曰:愿闻天道六六之节盛衰何也?
岐伯曰:上下有位,左右有纪。故少阳之右,阳明治之;阳明之右,太阳治之;太阳之右,厥阴治之;厥阴之右,少阴治之;少阴之右,太阴治之;太阴之右,少阳治之。此所谓气之标,盖南面而待之也。故曰:“因天之序,盛衰之时,移光定位,正立而待之。”此之谓也。
少阳之上,火气治之,中见厥阴;阳明之上,燥气治之,中见太阴;太阳之上,寒气治之,中见少阴;厥阴之上,风气治之,中见少阳;少阴之上,热气治之,中见太阳;太阳之上,湿气治之,中见阳明。所谓本也。本之下,中之见也。见之下,气之标也。本标不同,气应异象。

诗句翻译

黄帝问曰:啊,远哉,天之道也!如迎浮云,若视深渊,视深渊尚可测,迎浮云莫知其极。夫子数言谨奉天道,予闻而藏之,心私异之,不知其所谓也。愿夫子溢志尽言其事,令终不灭,久而不绝,天之道可得闻乎?
岐伯稽首再拜,对曰:明乎哉问天之道也!此因天之序,盛衰之时也。
帝曰:愿闻天道六六之节盛衰何也?
岐伯曰:上下有位,左右有纪。故少阳之右,阳明治之;阳明之右,太阳治之;太阳之右,厥阴治之;厥阴之右,少阴治之;少阴之右,太阴治之;太阴之右,少阳治之。此所谓气之标,盖南面而待之也。故曰:“因天之序,盛衰之时,移光定位,正立而待之。”此之谓也。
少阳之上,火气治之,中见厥阴;阳明之上,燥气治之,中见太阴;太阳之上,寒气治之,中见少阴;厥阴之上,风气治之,中见少阳;少阴之上,热气治之,中见太阳;太阳之上,湿气治之,中见阳明。所谓本也。本之下,中之见也。见之下,气之标也。本标不同,气应异象。

译文解释

  1. 黄帝的提问:我感叹啊,天之道是如此深邃和复杂!如同迎面而来的轻烟,又如同深不见底的深渊。深渊尚且可以测量(比喻),而迎面而来的轻烟则难以捉摸其尽头。您多次提及要谨慎地遵守自然之道,我聆听并牢记于心,心中对此感到十分奇异,却不知这所谓的“天道”具体是什么。我希望您能尽情地阐述自然之道,使这一理论得以永远地保存,长久而不衰,永不停息。天之道能否被我们所理解呢?
  2. 岐伯的回答:您的问题非常深刻,这正是因为自然之道遵循着天地之间的秩序,以及自然界的兴衰更替。
  3. 黄帝的提问:我希望知道,按照自然的法则,六种季节的变化规律是怎样的呢?
  4. 岐伯的回答:天地之间有着明确的层次和方位划分。因此,在五行相生的顺序中,少阳属木,它的右侧是属火的;阳明属土,它的右侧是属金的;太阳属水,它的右侧是属木的;厥阴属木,它的右侧是属土的;少阴属水,它的右侧是属金的;太阴属土,它的右侧是属木的。这便是自然之气的象征性标志,就像面向南方等待光明一样。所以,《黄帝内经》说:“根据自然的顺序,观察万物的兴衰更替,随着光明的转移定位,正直站立等待自然的变化。”这就是自然的法则。
  5. 黄帝的提问:在少阳的位置上,是哪种天气现象主导着?在阳明的位置上呢?在太阳的位置上呢?在厥阴的位置上呢?在少阴的位置上呢?在太阴的位置上呢?在少阳的位置上呢?这些都是自然界的基本元素。基本元素下方的,则是各种气候现象的表现。而表现之下的,则是自然之气的象征性标志。基本元素与象征性标志不同,所对应的自然现象也会有所区别。
  6. 岐伯的总结:这就是自然规律的本质特征。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