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戊辰岁,初之气,复始于一刻,常如是无已,周而复始。
帝曰:愿闻其岁候何如?
岐伯曰:悉乎哉问也!日行一周,天气始于一刻;日行再周,天气始于二十六刻;日行三周,天气始于五十一刻;日行四周,天气始于七十六刻;日行五周,天气复始于一刻,所谓一纪也。是故寅午戌岁气会同,卯未亥岁气会同,辰申子岁气会同,巳酉丑岁气会同,终而复始。
帝曰:愿闻其用也。
岐伯曰:言天者求之本,言地者求之位,言人者求之气交。
帝曰:何谓气交?
岐伯曰:上下之位,气交之中,人之居也。故曰:“天枢之上,天气主之;天枢之下,地气主之;气交之分,人气从之,万物由之。”此之谓也。
帝曰:何谓初中?
岐伯曰:初凡三十度而有奇,中气同法。
帝曰:初中何也?
岐伯曰:所以分天地也。
”`
《黄帝内经·素问·六微旨大论》原文:次戊辰岁,初之气,复始于一刻,常如是无已,周而复始。
帝曰:愿闻其岁候何如?
岐伯曰:悉乎哉问也!日行一周,天气始于一刻;日行再周,天气始于二十六刻;日行三周,天气始于五十一刻;日行四周,天气始于七十六刻;日行五周,天气复始于一刻,所谓一纪也。是故寅午戌岁气会同,卯未亥岁气会同,辰申子岁气会同,巳酉丑岁气会同,终而复始。
帝曰:愿闻其用也。
岐伯曰:言天者求之本,言地者求之位,言人者求之气交。
帝曰:何谓气交?
岐伯曰:上下之位,气交之中,人之居也。故曰:“天枢之上,天气主之;天枢之下,地气主之;气交之分,人气从之,万物由之。”此之谓也。
帝曰:何谓初中?
岐伯曰:初凡三十度而有奇,中气同法。
帝曰:初中何也?
岐伯曰:所以分天地也。
注释
- 黄帝: 古代中国皇帝的称号,此处指黄帝(黄帝)本人。
- 戊辰岁: 指的是特定的年份,戊为土元素,辰为龙,合起来为土龙年。
- 初之气: 农历一年的第一个节气,标志着冬季的开始,即冬至后的第一天。
- 一刻: 古代时间计量单位之一,1/12小时。
- 一纪: 一年的总周期,这里指一个天文年。
- 天枢: 古代星宿名,对应今北斗七星的一部分。
- 天气主之: 天空中的天气现象由“天枢”所主宰。
- 地气主之: 地下的地理环境由“天枢”所主宰。
- 气交之分: 指不同时间和空间之间气体和能量的交换。
- 初中: 指一年中最初期的阶段。
- 30度有奇: 30度加上余数,表示时间的周期性变化。
- 天枢之上至地气主之: 描述从天空到地面的自然现象及其相互作用。
- 天枢之下至人气从之: 描述从地面到天空的能量流动。
- 万物由之: 自然界中的一切事物都受这些能量影响。
赏析
《黄帝内经·素问·六微旨大论》是一篇探讨宇宙自然规律的重要文献。文中通过详细的天文、地理和人体气的交互作用,揭示了自然界的运行法则及其与人类社会的关联。通过对“初之气”的描述,我们可以看到古人对于四季更替、气候变化的细致观察和科学理解。文章还强调了人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相处,以及如何通过调整人体内部的气血来适应自然环境的变化。这种哲学思想和医学理念,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岐伯的回答不仅解释了季节变化的天文背景,也指出了人体健康与自然界的紧密联系。这种从宏观到微观的思维方式,展示了中医理论的独特视角和深刻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