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灭周祀,并海内,兼诸侯,南面称帝,以四海养。天下之士,斐然向风,若是,何也?曰:近古之无王者久矣,周室卑微,五霸既灭,令不行于天下,是以诸侯力政。强凌弱,众暴寡,兵革不休,士民疲弊。今秦南面而王天下,是上有天子也。即元元之民冀得安其性命,莫不虚心而仰上。当此之时,专威定功,安危之本,在于此矣。
秦王怀贪鄙之心,行自奋之智,不信功臣,不亲士民。废王道而立私爱,焚文书而酷刑法,先诈力而后仁义,以暴虐为天下始。夫并兼者高诈力,安危者贵顺权。推此言之,取与攻守不同术也。秦虽离战国而王天下,其道不易,其政不改,是其所以取之也,孤独而有之,故其亡可立而待也。借使秦王论上世之事,并殷、周之迹,以制御其政,后虽有淫骄之主,犹未有倾危之患也。故三王之建天下,名号显美,功业长久。
卷一·过秦中(事势)
秦灭周祀,并海内,兼诸侯,南面称帝,以四海养。天下之士,斐然向风,若是,何也?曰:近古之无王者久矣,周室卑微,五霸既灭,令不行于天下,是以诸侯力政。强凌弱,众暴寡,兵革不休,士民疲弊。今秦南面而王天下,是上有天子也。即元元之民冀得安其性命,莫不虚心而仰上。当此之时,专威定功,安危之本,在于此矣。
注释:
- 卷一·过秦中(事势): 这个标题可能指的是对秦国历史及其治理方式的评论或分析。
- 秦灭周祀, 并海内, 兼诸侯: 秦国完成了对西周的灭亡并统一了中国,吞并了所有的诸侯国。
- 南面称帝, 以四海养: 秦国建立了皇帝制度,自称皇帝,并且以全国的资源来供养自己。
- 天下之士,斐然向风: 天下的士大夫们都纷纷向往秦国的权威。
- 近古之无王者久矣, 周室卑微, 五霸既灭, 令不行于天下: 古代的君主已经很久没有能够统治天下了,周朝因为地位卑微而衰落,五霸之后的政治权力已经不存在。
- 废王道而立私爱, 焚文书而酷刑法: 废除了君王应有的仁政,而推行私人的利益和残暴的法律。
- 先诈力而后仁义, 以暴虐为天下始: 先是使用武力和欺诈的手段,而后才讲究道德和仁义,将残酷的暴政当作天下的开端。
- 并兼者高诈力, 安危者贵顺权: 兼并国家的人重视强力,而稳定国家的人看重顺应时机。
- 推此言之,取与攻守不同术也: 根据这个说法,采取不同的策略去夺取、进攻或防守是不同的方法。
- 秦虽离战国而王天下,其道不易,其政不改,是其所以取之也,孤独而有之: 虽然秦国从战国时期分裂出来统一了中国,但秦国的道路和政策并不改变,这是它取得成功的原因。由于孤立无援,秦国的统治基础薄弱。
- 故三王之建天下,名号显美,功业长久: 因此,像夏、商、周这样的三王建立国家的时期,他们的名声和功绩都非常美好,而且持续的时间很长。
赏析:
这首诗主要讨论了秦国的统一和统治方式,以及它的兴衰过程。作者通过对比周朝的衰败和政治混乱以及秦国的统一和强大,分析了秦国如何在短时间内完成统一并维持统治的问题。诗中提到,秦国的统治者抛弃了传统的仁政,转而依靠强力和暴力手段来实现目标。同时,作者也指出秦国虽然暂时统一了中国,但其道路和政策并未改变,这导致了它的迅速崩溃。最后,作者通过对三王(夏、商、周)建立国家的比较,强调了良好的治理和稳定的政权对于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