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王足己而不问,遂过而不变。二世受之,因而不改,暴虐以重祸。子婴孤立无亲,危弱无辅。三主之惑,终身不悟,亡不亦宜乎?当此时也,世非无深谋远虑知化之士也,然所以不敢尽忠拂过者,秦俗多忌讳之禁也,忠言未卒于口,而身糜没矣。故使天下之士倾耳而听,重足而立,合口而不言。是以三主失道,而忠臣不谏、智士不谋也。天下已乱,奸臣不上闻,岂不悲哉!先王知壅蔽之伤国也,故置公、卿、大夫、士,以饰法设刑,而天下治。其强也,禁暴诛乱而天下服;其弱也,五霸征而诸侯从;其削也,内守外附而社稷存。故秦之盛也,繁法严刑而天下震;及其衰也,百姓怨而海内叛矣。故周王序得其道,千余载不绝,秦本末并失,故不能长。由是观之,安危之统相去远矣。

译文:秦国统一六国,拥有山东三十余郡的疆域。它沿黄河和长江两岸设置关卡要塞,占据险要之地,并修整甲兵来守卫这些地方。然而陈涉率散乱之众数百人起义,他仅用锄耰白梃这样的简陋武器,就能够横行天下。}
秦之兴亡,仁义与攻守的博弈

过秦,一个令人深思的话题。

《过秦论》中,贾谊以史为鉴,对秦国的强大和灭亡进行了深刻的分析,指出了秦国之所以兴盛的根本原因——“仁义不施”。这让我不禁想到,一个国家的发展并非仅仅依赖于强大的武力,更重要的是其政治理念和治国方针。如果统治者不能以仁政为本,那么再强的实力也会成为灭亡的导火索。

文章中提到的“仁义不施”的观点让我深感震撼。秦孝公凭借地理优势、变法图强的策略以及正确的战争策略,使得秦国逐渐走向强大。然而,正是这些看似有利于国家发展的因素,最终却成为了秦国灭亡的导火索。这一历史教训提醒我们,任何国家在追求发展的同时,都不能忽视内部的治理和道德建设。

文章的论述手法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贾谊通过铺陈排比的手法,增强了语言的气势和说服力。这种修辞技巧不仅使文章更加生动激昂,更使得读者能够深刻感受到作者想要传达的思想情感。同时,文章中还运用了大量的对比映衬手法,通过对秦与六国之间的对比,突出了秦国的强势和灭亡的必然性。这种写作方法使得文章更具深度和哲理性,让人深思。

《过秦论》不仅仅是一篇简单的历史评述文章,它还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通过对秦国兴亡的剖析,我们可以反思一个国家如何在内外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发展壮大,又该如何在成功之后避免重蹈覆辙。这对于我们今天的生活和工作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读完这篇文章,我深感历史的厚重与复杂。每一个国家的历史都是一部活生生的教科书,它告诉我们,只有不断学习历史、总结经验教训,才能更好地走向未来。让我们铭记历史,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