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诗句: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译文:
亲近贤臣,远离小人,这是西汉之所以兴盛的原因;
亲近小人,远离贤臣,这是东汉所以衰败的原因。
注释:这首诗反映了作者对政治用人的看法。他认为,一个朝代的兴衰与统治者是否亲近贤臣、疏远小人有着密切的关系。在西汉时期,皇帝能够亲近贤臣,疏远小人,因此国家繁荣昌盛。而在东汉时期,皇帝却相反,亲近小人,疏远贤臣,导致国家走向衰败。因此,作者呼吁统治者要亲近贤臣,远离小人,以促进国家的繁荣。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政治用人的看法,强调了亲近贤臣、疏远小人的重要性。通过对比西汉和东汉的情况,诗人揭示了政治用人对于国家兴衰的决定性影响。这种观点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提醒我们在选拔人才时要考虑其品德和能力,以确保国家的长治久安。同时,这也体现了诗人对于忠诚、正直等价值观的重视。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