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一】
漫漫秋夜长,烈烈北风凉。
展转不能寐,披衣起彷徨。
彷徨忽已久,白露沾我裳。
俯视清水波,仰看明月光。
天汉回西流,三五正纵横。
草虫鸣何悲,孤雁独南翔。
郁郁多悲思,绵绵思故乡。
愿飞安得翼,欲济河无梁。
向风长叹息,断绝我中肠。
【其二】
西北有浮云,亭亭如车盖。
惜哉时不遇,适与飘风会。
吹我东南行,行行至吴会。
吴会非吾乡,安能久留滞。
弃置勿复陈,客子常畏人。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认真研读诗歌内容,然后仔细辨识选项中是否有对诗歌的解读的错误。诗歌鉴赏的选择题综合考核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文章的思想内容,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注意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或只答表层含义,或故意拔高等。
此诗为五言古诗(古体诗),其特点是句法不拘定式,每句字数可以参差不齐。全诗共有四首,第一首写秋夜难眠的苦闷和孤独;第二首写西北浮云的飘忽不定;第三首写吴会非故乡;第四首写弃置勿复陈。
【答案】
译文:
漫漫长夜,北风凛冽。我辗转不能入梦,披衣徘徊。徘徊良久,白露打湿了我的衣服。我俯视着清澈的流水,仰望着皓月当空。天空中的银河回旋于西,月亮在三五成群中穿梭。蟋蟀鸣叫令人悲哀,孤雁独自向南飞翔。满胸郁结着忧愁思虑,绵绵思念故乡。愿展翅高飞却找不到羽翼,欲渡黄河却无桥可过。面对秋风长叹息,断绝了我的心肠。
赏析:
此诗共四首,第一首写秋夜难眠的苦闷和孤独;第二首写西北浮云的飘忽不定;第三首写吴会非故乡;第四首写弃置勿复陈。
第一首“漫漫长夜,北风凉”两句,点明时间是深秋之夜,天气寒冷;“漫漫”,指漫长无边。“烈烈”二字形容北风吹动树木摇曳的声音。“展转不能寐”,即辗转反侧,无法入睡。诗人因心绪烦乱而难以安眠。“不能寐”,说明心情十分不平静。这两句写诗人因秋风凛冽而难以入睡。
“披衣起彷徨”,既写诗人起床徘徊的动作,又写出他对秋夜的感慨。他披着衣服在月光下徘徊,久久不愿离去。“彷徨”,徘徊不进,这里指因心事重重而感到烦躁不安。
“俯视清水波,仰看明月光”两句写诗人抬头望见天上皎洁的月亮。“天汉”,天河。“西流”,指太阳落山后,银河也向西方流去。“三五”,即十五,古人称农历每月十五日为上弦,十五日之后十五日为下弦。“正纵横”,指月亮运行至最圆之时。“草虫鸣何悲,孤雁独南翔”,以草虫和孤雁自喻,抒发内心的孤独感。“孤雁”,这里比喻漂泊无定之人。这两句写诗人看到天上的明月,想到自己像孤雁一样四处漂泊,内心感到寂寞。
“郁郁多悲思,绵绵思故乡”,写诗人因远离家乡而愁绪满怀。“郁郁”,形容忧愁的样子。“绵绵”,连绵不断。“思故乡”,指想念远在故乡的父母亲人。这两句写诗人因思乡之情而忧愁不已。“愿飞”,想展翅高飞。“安得”,哪里能够得到。“翼”,指鸟的翅膀。“欲济河无梁”,想要渡过河流却没有桥梁。“欲济”指想渡过。“梁”代指桥梁。这句说:想要渡过黄河却没有桥梁。“向风长叹息,断绝我中肠”,诗人面对秋风长吁短叹,心中的痛苦已达到极点。“断绝”,使……中断。“中肠”,指内心深处的忧愤。这两句写诗人对着秋风长叹不已,痛苦之情已到达极点。
第二首描写西北浮云的飘忽不定,表达了对前途渺茫的忧虑。“亭亭如车盖”写浮云之高耸,犹如车盖一般。“惜哉”,感叹之意。“时不遇”,即时运不佳,未遇到合适的时机。这两句写诗人感叹时机未到,没有遇到合适机会施展才华。“适与飘风会”,恰好碰上一阵狂风。“吹我东南行”,被一阵狂风吹向东南方。“行行至吴会”,一路奔波到了吴地。这两句写诗人被一阵狂风刮到了东边的吴地,但他并没有因此高兴起来。“吴会非吾乡”,吴地不是我自己的家乡。“安能久留滞”意思是说:怎么能在这里长期停留呢?这两句写诗人对自己现在的处境感到无奈,并对自己能否长久停留于此感到疑惑。“弃置勿复陈”,“置”通“履”,鞋子。“复陈”,再陈列。这两句写诗人觉得自己已经无处可去,只能将鞋子抛弃不再陈列了。这两句表达诗人对自己目前处境无可奈何的无奈之情。
第三首写诗人对故乡的思念。“西北有浮云”写诗人眼前所见之景,西北的天空中有一片浮云,形状如同车子的车盖一样。“亭亭”形容高大直立的样子。这几句通过写西北有一片浮云,表现了作者对故土的思念之情。“惜哉时不遇”写诗人感叹自己遇到了不好的时机,未能找到合适的位置来实现自己的理想。“适”即“恰”。“飘风”即疾风,指顺风。“吹我东南行”指顺风而行,被疾风吹送到了东南边的地方。“行行至吴会”继续前行,最终来到了吴地。这两句写诗人被一阵疾风吹到东南边去了,但最终并未到达目的地。“吴会非吾乡”,吴地并不是我的家乡。“安能久留滞”意思是说:怎么能在这里长期停留呢?这两句写诗人对自己当前的处境感到无奈,并对自己能否长久停留于此感到疑惑。“弃置勿复陈”,“置”通“履”,鞋子。“复陈”,再陈列。这两句写诗人觉得自己已经无处可去,只能将鞋子抛弃不再陈列了。这两句表达诗人对自己目前处境无可奈何的无奈之情。